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薄膜物理学论文--薄膜的性质论文

纳米薄膜光学常数的研究和高效率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器件的制备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3页
    1.1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第17-18页
    1.2 光在界面处的反射第18-21页
        1.2.1 几个基本定义第18页
        1.2.2 p偏振光的反射第18-20页
        1.2.3 s偏振光的反射第20-21页
        1.2.4 Brewster角第21页
    1.3 椭偏术测量薄膜的原理第21-23页
        1.3.1 偏振光在薄膜中的传播第21-23页
        1.3.2 椭偏法概述第23页
    1.4 薄膜光学常数的测量第23-28页
        1.4.1 基于光谱的测量方法第23-24页
        1.4.2 数据分析法第24-28页
    1.5 本论文中关于薄膜光学常数的相关工作第28-29页
    1.6 光伏背景介绍第29-35页
        1.6.1 能源危机和光伏的诞生第29页
        1.6.2 太阳能电池机理介绍第29-34页
        1.6.3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第34-35页
    1.7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景介绍第35-41页
        1.7.1 发展历史第35-36页
        1.7.2 材料结构与性质第36-41页
        1.7.3 CIGS的优势第41页
    1.8 本论文中关于铜铟镓硒薄膜光伏器件的工作第41-43页
第二章 银薄膜表面等离激元研究第43-53页
    2.1 银薄膜研究背景第43-44页
    2.2 实验方法第44页
    2.3 银薄膜表面形貌分析第44-45页
    2.4 银薄膜光学常数的获得第45-48页
        2.4.1 Hadley方程第45-46页
        2.4.2 椭偏光度迭代法第46-47页
        2.4.3 银薄膜的光学常数第47-48页
    2.5 银薄膜表面等离激元分析第48-52页
    2.6 银薄膜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铜薄膜表面氧化层研究第53-61页
    3.1 铜薄膜研究背景第53-54页
    3.2 实验方法第54页
        3.2.1 薄膜制备第54页
        3.2.2 样品表征第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3.3.1 厚度分析第54-55页
        3.3.2 有效光学常数第55-57页
        3.3.3 表面氧化层第57-59页
    3.4 铜薄膜表面氧化层研究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Si/SiO_2体系变温光学特性研究第61-67页
    4.1 Si/SiO_2体系研究背景第61-62页
    4.2 实验方法第62页
    4.3 数据分析第62-6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3-66页
    4.5 Si/SiO_2体系变温光学特性研究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镓梯度对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第67-79页
    5.1 主动法控制镓梯度的研究背景第67-68页
    5.2 实验方法第68-69页
        5.2.1 CIGS光伏器件制备系统第68页
        5.2.2 CIGS吸收层的制备第68-69页
    5.3 样品表征第69-71页
        5.3.1 J-V测试第69页
        5.3.2 二次离子质谱第69-71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1-78页
        5.4.1 第三步生长速度对电池的影响第71-73页
        5.4.2 通过控制Ga梯度提高电池开路电压第73-76页
        5.4.3 通过控制Ga梯度提高电池短路电流第76-78页
    5.5 镓梯度对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研究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钠掺杂对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第79-89页
    6.1 钠掺杂在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制备领域的研究背景第79-80页
    6.2 实验方法第80-81页
        6.2.1 样品制备第80页
        6.2.2 样品表征第80-8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1-85页
        6.3.1 通过氧化铝阻挡层控制玻璃中Na的扩散第81-83页
        6.3.2 氟化钠后处理技术对电池的影响第83-84页
        6.3.3 同时利用氧化铝阻挡层和氟化钠后处理技术制备高效率电池第84-85页
    6.4 钠掺杂对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的影响研究小结第85-89页
第七章 总结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3页
致谢第103-10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肠杆菌趋化信号噪声、运动行为以及分子马达非平衡态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极端条件下几种稀土盐和氧化锑的相变和发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