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引言 | 第7-8页 |
2 波普艺术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 第8-10页 |
3 大众文化是中国波普艺术的情境 | 第10-12页 |
4 中国式波普艺术的六大特征 | 第12-26页 |
4.1 放弃永恒的价值,追求肤浅和时效性 | 第12-14页 |
4.2 远离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范畴、道德范畴,痴迷于“情感的异化” | 第14-15页 |
4.3 对消费的拜物教的暗喻、讽喻性 | 第15-19页 |
4.4 以艺术的方式给历史的内容重新编码:所谓历史,就是与当代生活发生关联的语言提示 | 第19-21页 |
4.5 现代大众传媒造就波普艺术家们在文化与艺术的维度上选择比较通俗性的中国方式 | 第21-23页 |
4.6 中国波普艺术的语言模式是属于国际共时性的艺术 | 第23-26页 |
5 中国波普艺术的理念和表现手法 | 第26-34页 |
5.1 挪用 | 第26-29页 |
5.2 拼贴集成 | 第29-31页 |
5.3 机械复制 | 第31-34页 |
6 评述 | 第34-37页 |
致 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