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唐山和邯郸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关于创新政策的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1.2.1 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政策设计的研究 | 第10-12页 |
| 1.2.2 国内外创新政策绩效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1.3.2 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6-22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 2.1.1 创新 | 第16-17页 |
| 2.1.2 创新政策的概念 | 第17-18页 |
| 2.1.3 创新政策的分类 | 第18-19页 |
| 2.1.4 区域创新体系 | 第19-20页 |
| 2.2 区域创新政策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 3 唐山和邯郸创新政策绩效比较 | 第22-31页 |
| 3.1 唐山和邯郸的政策梳理 | 第22-26页 |
| 3.1.1 唐山创新政策梳理 | 第22-25页 |
| 3.1.2 邯郸创新政策梳理 | 第25-26页 |
| 3.2 唐山和邯郸的绩效比较及深入分析 | 第26-31页 |
| 3.2.1 研发经费支出强度 | 第27页 |
| 3.2.2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 | 第27-28页 |
| 3.2.3 外商直接投资强度 | 第28-29页 |
| 3.2.4 专利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第29-30页 |
| 3.2.5 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第30-31页 |
| 4 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三维模型 | 第31-36页 |
| 4.1 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三维模型依据 | 第31-32页 |
| 4.2 改进后的创新政策设计三维模型 | 第32-36页 |
| 5 区域创新政策设计的三维模型实证研究 | 第36-45页 |
| 5.1 因子分析 | 第36-40页 |
| 5.2 K—均值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 5.3 唐山邯郸政策设计的比较及建议 | 第42-44页 |
| 5.4 结论 | 第44-45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45-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后记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