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TABLE OF CONTENTS | 第14-18页 |
图目录 | 第18-21页 |
表目录 | 第21-23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23-27页 |
1 绪论 | 第27-7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7-31页 |
1.2 自密实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1-41页 |
1.2.1 自密实混凝土的产生与应用 | 第31-32页 |
1.2.2 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 | 第32-34页 |
1.2.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4-37页 |
1.2.4 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 | 第37-41页 |
1.3 钢纤维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41-58页 |
1.3.1 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受拉本构模型 | 第41-46页 |
1.3.2 钢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模型 | 第46-49页 |
1.3.3 纤维混凝土弯曲韧性 | 第49-54页 |
1.3.4 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分布 | 第54-56页 |
1.3.5 钢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 | 第56-58页 |
1.4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58-59页 |
1.5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受剪理论模型研究现状 | 第59-65页 |
1.5.1 桁架模型 | 第59-62页 |
1.5.2 压力场模型 | 第62-63页 |
1.5.3 软化桁架模型 | 第63-65页 |
1.6 钢纤维混凝土梁受剪研究现状 | 第65-68页 |
1.6.1 钢纤维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 第65-66页 |
1.6.2 钢纤维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 | 第66-68页 |
1.7 隧道管片简化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1.8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69-70页 |
2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与材料性能 | 第70-91页 |
2.1 引言 | 第70页 |
2.2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70-73页 |
2.2.1 试验原材料 | 第70-72页 |
2.2.2 配合比设计 | 第72-73页 |
2.3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 | 第73-82页 |
2.3.1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方法 | 第73-75页 |
2.3.2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结果 | 第75-82页 |
2.4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 | 第82-84页 |
2.5 弯曲韧性 | 第84-90页 |
2.5.1 弯曲韧性试验概况 | 第84页 |
2.5.2 弯曲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4-86页 |
2.5.3 弯曲韧性分析 | 第86-9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3 钢纤维自密实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性能 | 第91-116页 |
3.1 引言 | 第91页 |
3.2 试验概况 | 第91-93页 |
3.2.1 试件设计 | 第91-93页 |
3.2.2 数据采集和测点布置 | 第93页 |
3.2.3 加载设备以及加载方案 | 第93页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3-107页 |
3.3.1 试件的破坏形态 | 第93-97页 |
3.3.2 试件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 第97-100页 |
3.3.3 纵筋应变 | 第100-101页 |
3.3.4 箍筋应变 | 第101-107页 |
3.4 峰值荷载后延性分析 | 第107-112页 |
3.4.1 剪切延性定义 | 第107-111页 |
3.4.2 剪切延性分析 | 第111-112页 |
3.5 钢纤维替代箍筋的可行性分析 | 第112-115页 |
3.5.1 配箍率ρ_(sv)=0.138% | 第113页 |
3.5.2 配箍率ρ_(sv)=0.275% | 第113-114页 |
3.5.3 配箍率ρ_(sv)=0.413% | 第114-11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4 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 | 第116-149页 |
4.1 引言 | 第116页 |
4.2 剪力传递机理 | 第116-121页 |
4.2.1 未开裂混凝土部分剪力的传递 | 第117-118页 |
4.2.2 骨料咬合作用 | 第118-119页 |
4.2.3 纵筋的销栓作用 | 第119页 |
4.2.4 拱作用 | 第119-120页 |
4.2.5 考虑纤维作用后裂缝传递的残余拉应力 | 第120-121页 |
4.3 影响受剪强度的因素 | 第121-124页 |
4.3.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4.3.2 纵筋配筋率的影响 | 第122页 |
4.3.3 剪跨比的影响 | 第122页 |
4.3.4 截面尺寸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4.3.5 纤维掺量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4.3.6 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粘结性能的影响 | 第124页 |
4.4 受剪强度计算模型 | 第124-148页 |
4.4.1 计算模型的提出 | 第124-129页 |
4.4.2 受剪强度计算 | 第129-131页 |
4.4.3 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131-1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5 钢纤维混凝土有腹筋(箍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 | 第149-160页 |
5.1 引言 | 第149页 |
5.2 剪力传递机理 | 第149-150页 |
5.2.1 箍筋筋的作用 | 第150页 |
5.2.2 钢纤维的作用 | 第150页 |
5.3 受剪设计方法 | 第150-152页 |
5.3.1 RILEM TC 162-TDF(2003) | 第150-151页 |
5.3.2 《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ECS 38:2004) | 第151-152页 |
5.4 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 | 第152-159页 |
5.4.1 计算模型的提出 | 第152-153页 |
5.4.2 受剪承载力计算 | 第153-154页 |
5.4.3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154-1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9-160页 |
6 钢纤维自密实钢筋混凝土倾角梁受剪性能 | 第160-209页 |
6.1 引言 | 第160-162页 |
6.2 倾角梁试验方法合理性分析 | 第162-166页 |
6.2.1 平面杆件模型内力分析 | 第162-164页 |
6.2.2 数值试验分析 | 第164-166页 |
6.3 倾角梁试验概况 | 第166-171页 |
6.3.1 试验材料 | 第166页 |
6.3.2 试件设计 | 第166-169页 |
6.3.3 数据采集与测点布置 | 第169-170页 |
6.3.4 加载设备以及加载方案 | 第170-171页 |
6.4 无腹筋梁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71-185页 |
6.4.1 试件的破坏过程与形态 | 第171-174页 |
6.4.2 试件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 第174-176页 |
6.4.3 纵筋应变 | 第176-179页 |
6.4.4 斜裂缝 | 第179-185页 |
6.5 有腹筋梁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5-205页 |
6.5.1 试件的破坏形态 | 第185-188页 |
6.5.2 试件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 第188-189页 |
6.5.3 纵筋应变 | 第189-191页 |
6.5.4 斜裂缝 | 第191-205页 |
6.6 倾角梁受剪承载力分析 | 第205-20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207-20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209-214页 |
7.1 结论 | 第209-212页 |
7.2 创新点摘要 | 第212页 |
7.3 展望 | 第212-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228-230页 |
致谢 | 第230-231页 |
作者简介 | 第231-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