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表索引 | 第10-11页 |
| 图索引 | 第11-12页 |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 1 引言 | 第13-16页 |
| 2 资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 2.1 资料来源 | 第16页 |
| 2.1.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2.1.2 梅毒诊断及分期 | 第16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2.2.1 描述性研究 | 第16-17页 |
| 2.2.2 实验室检查方法 | 第17页 |
| 2.2.2.1 梅毒实验室检查 | 第17页 |
| 2.2.2.2 HIV实验室检查 | 第17页 |
| 2.3 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 2.4 数据分析处理 | 第18-19页 |
| 3 结果 | 第19-31页 |
| 3.1 省级传染病医院2009年-2013年门诊梅毒流行状况 | 第19-28页 |
| 3.1.1 2009年-2013年门诊梅毒患者概况 | 第19-20页 |
| 3.1.2 病例地区分布 | 第20-22页 |
| 3.1.3 病例人群分布特征 | 第22-26页 |
| 3.1.4 梅毒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 第26-28页 |
| 3.2 梅毒合并HIV感染情况分析 | 第28-31页 |
| 4 讨论 | 第31-37页 |
| 4.1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09年-2013年梅毒患者流行特征 | 第31-33页 |
| 4.1.1 梅毒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 第31-32页 |
| 4.1.2 病例地区来源广泛,以郑州市区为主 | 第32页 |
| 4.1.3 梅毒病例人群特征 | 第32-33页 |
| 4.2 梅毒除性传播途径外,胎盘传播不容忽视 | 第33-34页 |
| 4.3 梅毒合并HIV感染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 | 第34-37页 |
| 5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综述 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41-52页 |
| 1 致病性和传播途径 | 第41-42页 |
| 2 流行病学特征 | 第42-43页 |
| 3 检测方法 | 第43-46页 |
| 4 小结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附录 | 第52-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