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及馈线自动化 | 第16-21页 |
| ·配电系统继电保护 | 第16-18页 |
|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 第16页 |
|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 第16-17页 |
| ·自动重合闸 | 第17页 |
| ·重合闸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 第17-18页 |
| ·配网自动化 | 第18-20页 |
| ·就地控制 | 第19-20页 |
| ·集中控制模式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光伏电源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的影响 | 第21-32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分析 | 第22-25页 |
| ·光伏电源所在馈线的保护误动 | 第22-23页 |
| ·保护灵敏度问题 | 第23页 |
| ·保护盲区 | 第23-25页 |
| ·光伏电源对自动重合闸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光伏电源对配网自动化的影响 | 第26-31页 |
| ·对重合器与熔断器配合的影响性分析 | 第26-28页 |
| ·对重合器与重合器配合的影响性分析 | 第28-29页 |
| ·对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的影响性分析 | 第29-30页 |
| ·对基于FTU 的配网自动化的影响性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数字仿真算例分析及新保护方案 | 第32-42页 |
| ·仿真软件PSCAD/EMTDC | 第32-33页 |
| ·PSCAD/EMTDC 简介 | 第32页 |
| ·PSCAD/EMTDC 的主要功能 | 第32-33页 |
| ·数字仿真算例分析 | 第33-38页 |
| ·光伏电源的等效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 ·算例模型参数 | 第34-35页 |
| ·算例仿真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 ·新保护方案 | 第38-41页 |
| ·新保护方案的原理 | 第38-39页 |
| ·算例验证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光伏电源的并网保护相关问题 | 第42-58页 |
| ·并网变压器的选择 | 第42-45页 |
| ·并网变压器的功能 | 第42-43页 |
| ·并网变压器联接方式的选择 | 第43-45页 |
| ·光伏并网保护和配电网保护之间的协调性 | 第45-47页 |
| ·并网逆变器检测故障失灵问题 | 第45-46页 |
| ·光伏并网保护装置对并网联络线保护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孤岛效应检测策略 | 第47-57页 |
| ·孤岛效应及其危害 | 第47-48页 |
| ·孤岛效应的原理及其检测方法 | 第48-54页 |
| ·新的孤岛检测方法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详细摘要 | 第65-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