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要件事实理论概述 | 第12-18页 |
一、 要件事实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3页 |
1. 法律事实 | 第12页 |
2. 主要事实 | 第12-13页 |
3. 要件事实与法律事实、具体事实 | 第13页 |
二、 要件事实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一) 可评价性 | 第13页 |
(二) 具体性和特定性 | 第13-14页 |
三、 与要件事实相关的基础理论 | 第14-16页 |
(一) 要件事实与诉讼标的 | 第14-15页 |
1. 关于诉讼标的的三种学说 | 第14页 |
2. 不同学说对要件事实的影响 | 第14-15页 |
(二) 要件事实与证明责任 | 第15-16页 |
1. 证明责任的分配方法 | 第15-16页 |
2. 要件事实与证明责任关系 | 第16页 |
四、 要件事实理论的作用 | 第16-18页 |
(一) 指导当事人的攻击和防御 | 第16-17页 |
(二) 指导法官进行规范性审判活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委托合同纠纷诉讼中的要件事实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常见委托合同纠纷及诉讼类型 | 第18-20页 |
一、 委托合同效力纠纷 | 第18页 |
(一) 合同中“事务”范围的界定纠纷 | 第18页 |
(二) 合同无效的认定纠纷 | 第18页 |
二、 委托合同违约纠纷 | 第18-19页 |
(一) 委托人违约的纠纷 | 第18-19页 |
1. 委托人违反费用支付义务的违约纠纷 | 第19页 |
2. 委托人违反报酬支付义务的违约纠纷 | 第19页 |
(二) 受托人违约的纠纷 | 第19页 |
1. 受托人的一般违约纠纷 | 第19页 |
2. 受托人的特殊违约纠纷 | 第19页 |
三、 委托合同解除纠纷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委托合同报酬支付争议中的要件事实 | 第20-22页 |
一、 诉讼标的 | 第20页 |
二、 请求原因事实 | 第20-21页 |
三、 抗辩事实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委托人介入权是否成立争议中的要件事实 | 第22-24页 |
一、 第三人知道委托人和受托人代理关系的情形 | 第22-23页 |
(一) 请求原因事实 | 第22页 |
(二) 抗辩事实 | 第22-23页 |
二、 第三人不知道委托人和受托人的代理关系的情形 | 第23-24页 |
(一) 请求原因事实 | 第23页 |
(二) 抗辩事实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受托人一般违约争议中的要件事实 | 第24-25页 |
一、 诉讼标的 | 第24页 |
二、 请求原因事实 | 第24-25页 |
第五节 受托人变更委托人指示争议中的要件事实 | 第25-26页 |
一、 诉讼标的 | 第25页 |
二、 请求原因事实 | 第25页 |
三、 抗辩事实 | 第25页 |
四、 再抗辩事实 | 第25-26页 |
第六节 受托人擅自转委托争议中的要件事实 | 第26-27页 |
一、 诉讼标的 | 第26页 |
二、 经委托人同意的攻击防御体系 | 第26页 |
三、 未经委托人同意的攻击防御体系 | 第26-27页 |
第七节 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争议中的要件事实 | 第27-29页 |
一、 诉讼标的 | 第27页 |
二、 委托人解除合同的情形 | 第27-28页 |
三、 受托人解除合同的情形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对一起委托合同纠纷诉讼中要件事实理论应用情况的评析 | 第29-33页 |
一、 案情简述 | 第29页 |
二、 诉讼标的的特定情况 | 第29页 |
三、 当事人攻击防御情况 | 第29-30页 |
(一) 原告的主张及证据 | 第29-30页 |
(二) 被告的主张及证据 | 第30页 |
四、 法院审理判断情况 | 第30-31页 |
(一) 委托合同成立且有效 | 第30页 |
(二) 被告已按约履行 | 第30-31页 |
(三) 付款方式应按合同确定 | 第31页 |
(四) 原告违约 | 第31页 |
五、 该案反映的突出问题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要件事实理论下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完善 | 第33-36页 |
一、 释明权制度的内涵和价值 | 第33页 |
二、 我国法官释明权制度的现状 | 第33-34页 |
三、 要件事实理论下法官释明权的行使 | 第34-36页 |
(一) 释明诉讼标的,明确攻防体系 | 第34页 |
(二) 释明权利基础,明确攻防依据 | 第34-35页 |
(三) 释明要件事实,明确争议焦点 | 第35页 |
(四) 释明证据认定,明确责任承担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