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谣言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1.2.2. 网络谣言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之内容分析 | 第19-30页 |
2.1. 网络时代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谣言 | 第19-21页 |
2.1.1. 公共突发事件频发 | 第19-20页 |
2.1.2. 互联网改变社会生态 | 第20-21页 |
2.1.3 公共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成治理难题 | 第21页 |
2.2. 两起公共突发事件的谣言内容 | 第21-26页 |
2.2.1. “7·23”甬温动车事故 | 第22-24页 |
2.2.2. 芦山地震事件 | 第24-26页 |
2.3. 我国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内容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2.3.1. 官方成为“万能替罪羊” | 第26-27页 |
2.3.2. 谣言并非总是“模糊”的 | 第27-28页 |
2.3.3. 谣言主题渐趋理性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动力机制 | 第30-39页 |
3.1. 微观层面 | 第30-33页 |
3.1.1. 个体认知的刻板印象 | 第30-31页 |
3.1.2. 内心愿望的表达交流 | 第31-32页 |
3.1.3. 成本收益的理性计算 | 第32-33页 |
3.2. 中观层面 | 第33-35页 |
3.2.1. 匿名性降低信息可控性 | 第33-34页 |
3.2.2. 交互性加快传播速度 | 第34-35页 |
3.2.3. 把关人缺失消解信源权威 | 第35页 |
3.3. 宏观层面 | 第35-39页 |
3.3.1 社会转型增强相对剥夺感 | 第36页 |
3.3.2. 结构性压抑无处排解 | 第36-37页 |
3.3.3. 文化解构社会共识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过程分析 | 第39-47页 |
4.1. 生命周期 | 第39-42页 |
4.1.1. 萌芽期 | 第39-40页 |
4.1.2. 爆发期 | 第40-41页 |
4.1.3. 变异期 | 第41页 |
4.1.4. 消亡期 | 第41-42页 |
4.2 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规律 | 第42-47页 |
4.2.1. 网络谣言传播公式构建 | 第42-43页 |
4.2.2. 文本变形 | 第43-45页 |
4.2.3. 沉默螺旋、群体极化效应突显 | 第45页 |
4.2.4. 裂变式传播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影响 | 第47-53页 |
5.1. 积极作用 | 第47-50页 |
5.1.1. 充当社会“减压阀” | 第47-48页 |
5.1.2. 倒逼真相浮现 | 第48页 |
5.1.3. 加强政府监督 | 第48-49页 |
5.1.4. 作为一种政治参与 | 第49-50页 |
5.2. 消极影响 | 第50-53页 |
5.2.1. 激发民众负面情绪 | 第50页 |
5.2.2. 扰乱社会秩序 | 第50-51页 |
5.2.3. 影响政府公信力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 | 第53-62页 |
6.1. 政府治理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现状 | 第53-55页 |
6.1.1. 网络舆情应对意识不断提升 | 第53-54页 |
6.1.2. 行政手段与媒体手段并重 | 第54页 |
6.1.3. 法律与道德兼施 | 第54-55页 |
6.2. 政府治理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58页 |
6.2.1. 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 | 第55-57页 |
6.2.2. 官僚制经验应对难以适应网络话语体系 | 第57页 |
6.2.3. 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 第57-58页 |
6.3. 政府治理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策略建议 | 第58-62页 |
6.3.1. 软硬兼施,更多利用“软手段”引导社会心理 | 第58-59页 |
6.3.2. 建立健全网络谣言综合免疫系统 | 第59-60页 |
6.3.3. 推进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 | 第60-61页 |
6.3.4. 理解谣言折射的社会心态,从源头治理人心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后记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