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民族精神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俄罗斯民族精神述论 | 第13-40页 |
2.1 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点 | 第15-16页 |
2.1.1 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1.2 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 | 第16页 |
2.2 俄罗斯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16-33页 |
2.2.1 地理环境的影响 | 第17-20页 |
2.2.2 宗教文化的影响 | 第20-23页 |
2.2.3 历史经历的影响 | 第23-30页 |
2.2.4 世界形势的影响 | 第30-33页 |
2.3 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弘扬及其当代意义 | 第33-38页 |
2.3.1 如何弘扬俄罗斯民族精神 | 第33-35页 |
2.3.2 弘扬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中华民族精神概观 | 第40-49页 |
3.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点 | 第40-43页 |
3.1.1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 第40-41页 |
3.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 | 第41-43页 |
3.2 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43-47页 |
3.2.1 大陆环境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2 儒法思想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及其当代意义 | 第47-48页 |
3.3.1 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第47页 |
3.3.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俄中民族精神之比较 | 第49-61页 |
4.1 俄中民族精神的异与同 | 第50-56页 |
4.1.1 俄中民族精神的差异性 | 第50-54页 |
4.1.2 俄中民族精神的趋同点 | 第54-56页 |
4.2 俄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共同目的和相近方式 | 第56-57页 |
4.2.1 弘扬民族精神的共同目的 | 第56-57页 |
4.2.2 弘扬民族精神的相近方式 | 第57页 |
4.3 俄中民族精神比较的价值和意义 | 第57-60页 |
4.3.1 促进俄中两国的相互了解 | 第57-58页 |
4.3.2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 第58页 |
4.3.3 内容上取长补短 | 第58-59页 |
4.3.4 实践上经验互鉴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Resume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