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世界各国体育事业论文--中国论文--群众性体育活动论文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18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3.1 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现状第15-18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18-21页
    2.1 研究对象第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21页
        2.2.1 文献资料法第18-19页
        2.2.2 问卷调查法第19-20页
        2.2.3 访谈法第20页
        2.2.4 实地考察法第20页
        2.2.5 数理统计法第20页
        2.2.6 逻辑分析法第20-21页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页
3 理论基础第21-25页
    3.1 主要理论基础第21-23页
        3.1.1 马克思主义的需求理论第21-22页
        3.1.2 系统理论第22页
        3.1.3 两种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2-23页
    3.2 主要概念的释义第23-25页
        3.2.1 学校体育第23页
        3.2.2 家庭体育第23-24页
        3.2.3 社区体育第24页
        3.2.4 协同发展与和谐发展第24-25页
4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第25-29页
    4.1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相互作用的社会思潮第25-27页
        4.1.1 终身体育意识观的形成第25页
        4.1.2 素质教育的产生第25-26页
        4.1.3 和谐发展理念的影响第26-27页
    4.2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相互作用的分析第27-29页
        4.2.1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相互作用的分析第27-29页
        4.2.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作用的分析第29页
5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互动的现状分析第29-32页
    5.1 学校体育与家庭互动的现状分析第30-31页
    5.2 学校体育与社区互动的现状分析第31-32页
6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第32-36页
    6.1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意义第32-34页
        6.1.1 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和生活化第32-33页
        6.1.2 促进社区体育产业化第33页
        6.1.3 促进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第33-34页
        6.1.4 有利于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合力功效第34页
    6.2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第34-36页
        6.2.1 社会现有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需要第34-35页
        6.2.2 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第35-36页
        6.2.3 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第36页
7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第36-43页
    7.1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基础与条件第36-40页
        7.1.1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第36-37页
        7.1.2 管理的动态性第37页
        7.1.3 互动区域的包容性第37-38页
        7.1.4 教育影响的互补性第38页
        7.1.5 信息技术的应用第38-39页
        7.1.6 体育保障系统的建立第39-40页
    7.2 小学生对参与学校体育课、家庭与社区体育的认同度调查第40-43页
        7.2.1 对参与学校体育课的态度分析第40-42页
        7.2.2 对家庭参与体育的期望度分析第42页
        7.2.3 对参与社区体育的期望度分析第42-43页
8 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实证结果分析第43-49页
    8.1 实证分析的结论与解释第43-45页
    8.2 学校体育延伸到家庭、社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45-49页
        8.2.1 观念滞后,健康认识不足第45-47页
        8.2.2 体育资源共享性不足第47页
        8.2.3 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松散,互动性不足第47-48页
        8.2.4 缺乏组织管理体制第48-49页
9 对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协同发展的思考第49-52页
    9.1 转变学校和家长原有的体育观念第49-50页
    9.2 重视家庭体育的地位,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力度第50页
    9.3 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第50-51页
    9.4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中的各类体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体育活动第51页
    9.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城市家庭网,让家长参与到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中来第51页
    9.6 制定学生体质健康记录卡和健身指导手册,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第51-52页
    9.7 加强学校体育与社区的紧密联系,鼓励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创建第52页
10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第57-60页
致谢第60-62页
个人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由玉米浸渍水制取肌醇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