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乳腺生物反应器 | 第12-16页 |
2.1 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 | 第12-13页 |
2.2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程 | 第13页 |
2.3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 第13-14页 |
2.4 影响外源蛋白高表达的因素 | 第14页 |
2.5 基因打靶载体在乳腺表达载体中的应用 | 第14页 |
2.6 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主要结构组成 | 第14-15页 |
2.7 β-乳球蛋白基因在乳腺特异载体中的应用 | 第15页 |
2.8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2.9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3 猪圆环病毒PCV2的研究 | 第16-19页 |
3.1 猪圆环病毒的相关病原学 | 第16页 |
3.2 猪圆环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 | 第16页 |
3.3 猪圆环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3.4 猪圆环病毒的诊断标准 | 第17页 |
3.5 实验室诊断猪圆环病毒的方法 | 第17页 |
3.6 猪圆环病毒的主要结构 | 第17-18页 |
3.7 Cap蛋白的作用机制 | 第18页 |
3.8 ORF2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8页 |
3.9 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国内及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4 猪瘟病毒CSFV的研究 | 第19-22页 |
4.1 猪瘟病毒的相关病原学 | 第19页 |
4.2 猪瘟病毒的流行现状 | 第19页 |
4.3 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4.4 猪瘟病毒所编码的蛋白 | 第20页 |
4.5 猪瘟病毒E2囊膜蛋白的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4.6 猪瘟病毒疫苗的发展历程 | 第21页 |
4.7 我国猪瘟病毒的预防与治疗 | 第21页 |
4.8 我国猪瘟病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5.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与猪瘟病毒E2基因的PBC1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3-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1.1 材料 | 第23-2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 结果 | 第30-35页 |
2.1 目的基因PCV2-ORF2与CSFV-E2的扩增 | 第30-32页 |
2.2 重组载体p BC1-ORF2与p BC1-E2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32-33页 |
2.3 重组载体p BC1-ORF2-NEO与p BC1-E2-NEO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页 |
第三章 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BC1-ORF2-NEO与PBC1-E2-NEO在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生物活性的鉴定 | 第35-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1.1 材料 | 第36-37页 |
1.2 方法 | 第37-43页 |
2 结果 | 第43-48页 |
2.1 重组质粒p BC1-ORF2-NEO转染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观察 | 第43-44页 |
2.2 重组质粒p BC1- E2-NEO转染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观察 | 第44页 |
2.3 RT-PCR检测重组质粒p BC1-ORF2-NEO在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 第44-45页 |
2.4 RT-PCR检测重组质粒p BC1-E2-NEO在奶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 第45-46页 |
2.5 Western blot检测CAP蛋白与E2囊膜蛋白的表达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