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光学相控阵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波束扫描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光场分析 | 第15-35页 |
2.1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阵列结构 | 第15页 |
2.2 光波导阵列内光场分析 | 第15-23页 |
2.2.1 光波导阵元光场传输特性 | 第16-17页 |
2.2.2 相邻双光波导耦合特性 | 第17-19页 |
2.2.3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耦合特性 | 第19-20页 |
2.2.4 耦合的波导阵列场分布仿真 | 第20-23页 |
2.3 光波导相控阵的空间衍射场分布 | 第23-26页 |
2.3.1 耦合光波导相控阵空间场分布 | 第23-25页 |
2.3.2 理想的光波导光学相控阵衍射叠加模型空间场分布 | 第25-26页 |
2.4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结构设计 | 第26-29页 |
2.5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的加电方案分析与比较 | 第29-33页 |
2.5.1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加电方案 | 第29-31页 |
2.5.2 两种加电方案的比较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扫描实验研究 | 第35-57页 |
3.1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扫描实验系统建立 | 第35-42页 |
3.1.1 扫描系统的控制系统 | 第35-39页 |
3.1.2 串.与键盘控制 | 第39-40页 |
3.1.3 光源的选取和光波导阵列器件 | 第40-41页 |
3.1.4 光波导电压传输模块 | 第41-42页 |
3.2 扫描系统性能测试 | 第42-48页 |
3.2.1 光波导阵列器件的电特性 | 第42-43页 |
3.2.2 工作稳定性分析 | 第43-47页 |
3.2.3 控制系统速度 | 第47-48页 |
3.3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波束扫描实验 | 第48-52页 |
3.3.1 一般加电方式波束扫描实验 | 第48-50页 |
3.3.2 2π加电方式的波束扫描实验 | 第50-52页 |
3.4 扫描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3.4.1 波束扫描速度 | 第52-53页 |
3.4.2 入射角对光场强度分布的影响 | 第53页 |
3.4.3 扫描角度误差 | 第53-54页 |
3.4.4 半角宽度与边瓣主瓣比 | 第54页 |
3.5 小结 | 第54-57页 |
第四章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相位校正研究 | 第57-73页 |
4.1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实际空间辐射场特性分析 | 第57-61页 |
4.1.1 实际空间辐射场 | 第57-58页 |
4.1.2 光波导光学相控阵非理想辐射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4.2 基于模式搜索法的自适应相位校正系统研究 | 第61-65页 |
4.2.1 相位校正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4.2.2 相位校正算法流程 | 第63-65页 |
4.3 基于模式搜索法的高扫描精度校正 | 第65-69页 |
4.3.1 目标函数建立 | 第65页 |
4.3.2 扫描精度优化仿真 | 第65-69页 |
4.4 基于模式搜索法的高衍射效率的相位校正模型 | 第69-71页 |
4.4.1 目标函数建立 | 第69页 |
4.4.2 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4.5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