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及“五脏应时”理论与室内环境构建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健康室内环境 | 第10-12页 |
·人体顺应季节变化生理反应 | 第12-14页 |
·基于适应性热舒适的室内环境 | 第14-20页 |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0-22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 健康室内环境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人体热舒适适应性理论 | 第22-27页 |
·人体热适应性理论 | 第22-27页 |
·人体适应性热舒适实测研究方法 | 第27页 |
·时间医学 | 第27-29页 |
·"五脏应时"理论 | 第29-31页 |
·"五脏应时"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9-30页 |
·"五脏应时"理论的现代认识和研究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不同气候室内热环境和主观舒适性调查研究 | 第32-48页 |
·气候分区 | 第32-33页 |
·气候特点 | 第32页 |
·气候分区 | 第32-33页 |
·调查概要 | 第33-35页 |
·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调查分析 | 第35-43页 |
·住宅特性分析 | 第35-37页 |
·室内温度的分析 | 第37-39页 |
·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 | 第39-43页 |
·喜好室内环境的统计分析 | 第43-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不同气候地区居民热舒适适应性分析 | 第48-59页 |
·不同气候区的适应性行为分析 | 第48-52页 |
·冬季的取暖措施 | 第48-49页 |
·不同气候区行为调节措施 | 第49-52页 |
·不同气候区可接受的热环境比较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五脏应时"理论工程应用的相关性研究 | 第59-68页 |
·人体的温度感受器 | 第59-61页 |
·人体的光感受器 | 第61-63页 |
·"五脏应时"理论对健康环境构建的指导意义 | 第63-65页 |
·顺应环境变化的意义 | 第63-64页 |
·健康室内环境营造的依据 | 第64-65页 |
·"五脏应时"理论工程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健康室内环境的构建思路 | 第68-75页 |
·健康住宅 | 第68-70页 |
·日本健康住宅研究开发项目 | 第70-72页 |
·"十二五"健康室内环境改善研究开发项目 | 第72-74页 |
·中日健康环境营造方法的差异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创新点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A 气候适应性热舒适问卷调查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