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1.贫困的定义 | 第16-17页 |
2.贫困标准 | 第17-18页 |
3.贫困的类型 | 第18页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一、扎赉特旗农村贫困现状与致贫原因分析 | 第19-35页 |
(一)扎赉特旗概况 | 第19-22页 |
1.自然地理 | 第19-20页 |
2.经济社会 | 第20-21页 |
3.人文科教 | 第21-22页 |
(二)扎赉特旗农村贫困特征 | 第22-30页 |
1.产业结构特征 | 第22-24页 |
2.收入、消费特征 | 第24-27页 |
3.财政特征 | 第27-29页 |
4.人力资本特征 | 第29-30页 |
(三)扎赉特旗农村致贫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1.自然环境恶劣 | 第30-31页 |
2.缺乏产业支撑 | 第31页 |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31-32页 |
4.农牧民竞争意识和商品意识淡薄 | 第32页 |
5.经济发展起点低 | 第32-34页 |
6.劳动力转移滞后 | 第34-35页 |
二、扎赉特旗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 第35-44页 |
(一)扎赉特旗扶贫开发历程 | 第35-37页 |
1.1986—1991年,解决温饱阶段 | 第35-36页 |
2.1992—2000年,巩固温饱阶段 | 第36页 |
3.2001—2010年,大规模扶贫开发阶段 | 第36页 |
4.2011—至今,扶贫攻坚阶段 | 第36-37页 |
(二)扎赉特旗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 | 第37-41页 |
1.贫困人.减少 | 第37-38页 |
2.贫困地区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 第38页 |
3.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整体提升 | 第38-40页 |
4.民生得到切实改善 | 第40-41页 |
(三)扎赉特旗扶贫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 第41-44页 |
1.贫困地区时有返贫现象发生 | 第41页 |
2.扶贫开发工作缺乏针对性 | 第41-42页 |
3.扶贫开发工作监督管理薄弱 | 第42页 |
4.财政投入少,产业扶持资金不足 | 第42页 |
5.有些贫困地区滋生“扶贫依赖”现象 | 第42-44页 |
三、扎赉特旗脱贫对策研究 | 第44-51页 |
(一)优化政策环境,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 第44-46页 |
1.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倾斜性支持政策 | 第44页 |
2.地方政府各司其职,构建良好的政策体系 | 第44-45页 |
3. 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 第45-46页 |
(二)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 第46-47页 |
1.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 第46页 |
2.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 | 第46-47页 |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加大扶贫投入 | 第47页 |
1.大力促进社会扶贫工作 | 第47页 |
2.大力推广扶贫微贷款 | 第47页 |
(四)提高贫困居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47-48页 |
1.重视教育扶贫,提高贫困居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 第47-48页 |
2.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48页 |
(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的扶贫模式 | 第48-51页 |
1.政府引导厅局对接模式 | 第49页 |
2.市场开发产业化模式 | 第49页 |
3.企业加农户模式 | 第49-50页 |
4.南北协作模式 | 第50页 |
5.转移式扶贫模式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