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工建筑物管理论文--水工建筑物的监测与原型观测论文

基于BIM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6-17页
        1.3.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南水北调工程输水箱涵安全监测管理第21-27页
    2.1 工程背景第21页
    2.2 输水箱涵及监测断面第21-22页
    2.3 监测仪器布置埋设第22-25页
        2.3.1 监测仪器规格第22-23页
        2.3.2 监测仪器埋设及监测指标第23-25页
    2.4 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BIM技术与传统水利工程中安全监测管理第27-37页
    3.1 水利工程运营期安全监测管理中的问题第27-29页
        3.1.1 安全监测、管理体系概述第27页
        3.1.2 水利工程运营期安全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3.2 BIM概述第29-31页
    3.3 BIM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营期安全监测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第31-34页
        3.3.1 设备合同管理可行性第31-32页
        3.3.2 监测数据信息管理可行性第32-33页
        3.3.3 设备合同管理可行性第33-34页
    3.4 BIM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的优势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基于BIM技术安全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发第37-57页
    4.1 监测管理系统总框架与功能研究第37-43页
        4.1.1 基于BIM监测管理系统总框架第37-38页
        4.1.2 管理系统功能的设计思路第38-39页
        4.1.3 管理系统功能的设计第39-43页
            4.1.3.1 BIM模型系统设计第40-41页
            4.1.3.2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第41-43页
    4.2 BIM模型可视化系统的开发第43-50页
        4.2.1 BIM系统总框架第43页
        4.2.2 箱涵BIM模型的建立第43-47页
        4.2.3 BIM可视化应用功能第47-50页
    4.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第50-55页
        4.3.1 系统开发目标与原则第50页
        4.3.2 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与开发工具第50-51页
        4.3.3 监测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1-53页
        4.3.4 数据库管理系统具体功能第53-55页
    4.4 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流程第55-56页
        4.4.1 传统安全监测管理工作流程第55页
        4.4.2 BIM可视化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输水箱涵安全监测管理系统与模块功能展示第57-77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系统概述第57-60页
        5.2.1 系统简介第57-58页
        5.2.2 监测仪器的布置第58-59页
        5.2.3 BIM监测仪器模型第59-60页
    5.3 BIM整体结构可视化模型展示第60-61页
    5.4 安全监测数据库管理模块展示第61-76页
        5.4.1 基本信息查询模块第61-63页
            5.4.1.1 模糊查询检索第61-62页
            5.4.1.2 正常、异常监测仪器查询第62-63页
        5.4.2 信息管理模块第63-68页
            5.4.2.1 仪器基本信息管理第63-65页
            5.4.2.2 仪器合同签约管理第65-68页
        5.4.3 数据管理模块第68-71页
            5.4.3.1 数据管理第68-70页
            5.4.3.2 数据操作记录第70页
            5.4.3.3 数据曲线第70-71页
        5.4.4 统计管理模块第71-74页
            5.4.4.1 信息查询模块第72-73页
            5.4.4.2 预警提醒管理第73-74页
        5.4.5 系统管理模块第74-76页
            5.4.5.1 数据库权限第75页
            5.4.5.2 数据库维护与数据初始化第75-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1. 结论第77-78页
    2. 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作者简介第83-8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制造企业稳定运行的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邯郸市PM2.5污染特征及基于受体模型的来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