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静动态特性及控制关键技术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3-28页
    1.1 选题的科学依据第13-14页
        1.1.1 课题的提出第13-14页
        1.1.2 课题的来源第14页
        1.1.3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4页
    1.2 功能薄膜材料及器件概述第14-18页
        1.2.1 功能薄膜及其器件的研究历史现状第14-16页
        1.2.2 功能薄膜及器件的分类第16-18页
        1.2.3 功能薄膜材料器件的应用第18页
    1.3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第18-25页
        1.3.1 体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与发展第18-20页
        1.3.2 超磁致伸缩薄膜的研究与发展第20-22页
        1.3.3 超磁致伸缩薄膜驱动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22-25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2 薄膜的磁致伸缩机理及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化特性的研究第28-53页
    2.1 磁致伸缩现象机理第28-34页
        2.1.1 薄膜的磁畴第29-30页
        2.1.2 薄膜的自发磁化第30-31页
        2.1.3 薄膜的磁致磁化第31-34页
    2.2 超磁致伸缩薄膜的磁致伸缩特性第34-38页
        2.2.1 磁致伸缩特性第34-35页
        2.2.2 超磁致伸缩薄膜的磁各向异性第35-37页
        2.2.3 超磁致伸缩薄膜的动态特性第37页
        2.2.4 多层磁致伸缩薄膜的结构与特性第37-38页
    2.3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制备方法和工艺的研究第38-43页
        2.3.1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第38-41页
        2.3.2 超磁致伸缩薄膜靶材的选择第41-42页
        2.3.3 超磁致伸缩薄膜的制备工艺参数第42-43页
    2.4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化特性的研究第43-51页
        2.4.1 初始磁化曲线第44-45页
        2.4.2 软磁特性第45-46页
        2.4.3 各向异性第46-47页
        2.4.4 基片性能对薄膜磁化特性的影响第47-48页
        2.4.5 外磁场对薄膜磁化特性的影响第48-49页
        2.4.6 低磁场的磁致伸缩特性第49-51页
        2.4.7 实验曲线与拟合曲线的比较第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3 超磁致伸缩薄膜赫姆霍兹线圈磁场的设计方法及有限元仿真第53-76页
    3.1 超磁致伸缩薄膜驱动线圈的设计方法及功率优化第53-65页
        3.1.1 空心圆柱线圈内的磁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第54-56页
        3.1.2 赫姆霍兹线圈的功率优化和形状选择第56-58页
        3.1.3 赫姆霍兹线圈的设计方法第58-65页
    3.2 驱动线圈磁场的均匀度分析第65-68页
        3.2.1 线圈中心点附近磁场强度的确定第65-66页
        3.2.2 驱动磁场径向均匀度的分析计算第66-67页
        3.2.3 驱动磁场的轴向均匀度分析计算第67-68页
    3.3 铁芯式超磁致伸缩薄膜赫姆霍兹线圈的研制第68-70页
    3.4 超磁致伸缩薄膜驱动磁场的有限元仿真及分析第70-72页
    3.5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内部磁化磁场的有限元仿真及分析第72-74页
    3.6 本章小结第74-76页
4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机耦合力学模型及特性的研究第76-99页
    4.1 超磁致伸缩薄膜磁—机耦合机理的分析第76-79页
        4.1.1 超磁致伸缩薄膜磁-机械耦合能的研究第76-78页
        4.1.2 超磁致伸缩薄膜磁-机耦合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第78-79页
    4.2 悬臂梁结构的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系统的静态特性第79-85页
        4.2.1 悬臂梁法测量薄膜磁致伸缩系数第79-80页
        4.2.2 悬臂梁式超磁致伸缩薄膜静态磁致伸缩的研究第80-85页
    4.3 悬臂梁结构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的动力学研究第85-93页
        4.3.1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致伸缩效应的力学分析第85-87页
        4.3.2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梁磁致伸缩的力学分析第87-90页
        4.3.3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悬臂梁的振动方程第90-92页
        4.3.4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悬臂梁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第92-93页
    4.4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动态磁致伸缩特性的研究第93-98页
        4.4.1 驱动系统对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振动特性的影响第93-94页
        4.4.2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悬臂梁系统的振动频率第94-95页
        4.4.3 基片性能对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梁振动的影响第95-96页
        4.4.4 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梁振动与磁感应强度关系第96-97页
        4.4.5 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梁宽度对振动的影响第97-98页
    4.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5 超磁致伸缩薄膜的控制理论和方法第99-114页
    5.1 体磁致伸缩材料及其执行器的磁滞建模理论与方法第99-102页
        5.1.1 Preisach磁滞模型第99-101页
        5.1.2 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磁滞模型的建立第101-102页
    5.2 基于超磁致伸缩执行器磁滞模型的控制系统第102-107页
        5.2.1 超磁致伸缩执行器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第102-104页
        5.2.2 超磁致伸缩执行器数字PID控制器的设计第104-105页
        5.2.3 超磁致伸缩执行器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实现第105-107页
    5.3 超磁致伸缩薄膜磁致伸缩的控制理论与方法第107-113页
        5.3.1 基于电流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超磁致伸缩薄膜的静态控制理论与方法第108-110页
        5.3.2 超磁致伸缩薄膜动态磁致伸缩控制方法的讨论与分析第110-113页
    5.4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6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致伸缩特性及驱动系统的实验研究第114-129页
    6.1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第114-115页
    6.2 超磁致伸缩薄膜性能测试系统第115-117页
    6.3 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致伸缩及其驱动磁场的响应特性和实验研究第117-121页
        6.3.1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及其驱动磁场的静态响应特性第117-119页
        6.3.2 超磁致伸缩薄膜及其驱动磁场的动态响应特性第119-121页
    6.4 正负超磁致伸缩复合薄膜磁致伸缩性能的实验研究第121-127页
    6.5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9-132页
    7.1 结论第129-131页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139页
创新点摘要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一篇: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红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后脑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