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5-26页 |
一、现代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 第15-17页 |
(一) 病因 | 第15-16页 |
(二) 病理及发病机制 | 第16-17页 |
(三) 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 第17页 |
二、传统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 第17-21页 |
(一) 中医对病名及症状的认识 | 第17-19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19-20页 |
(三) 现代医家的理解认识 | 第20-21页 |
三、现代医家辨证治疗 | 第21页 |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一) Th1/Th2细胞平衡在本病研究中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 第23页 |
(二) T淋巴细胞因子与SLE免疫失衡的关系 | 第23-24页 |
(三) CD3、CD3~+CD4~+、CD3~+CD8~+、CD4~+CD25~+与SLE发病的关系 | 第24页 |
五、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六、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6-4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6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26-27页 |
三、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一) 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28-29页 |
(三) 观测指标 | 第29页 |
(四) 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维护和统计分析 | 第29页 |
五、结果 | 第29-41页 |
六、临床观察小结 | 第41-43页 |
(一) 疗效性临床资料结果 | 第41页 |
(二) 临床常规数据检测 | 第41-42页 |
(三)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第43-5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43页 |
二、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1、实验动物 | 第43页 |
2、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药品 | 第43-44页 |
4、试剂 | 第4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四、结果 | 第46-49页 |
五、动物实验小结 | 第49-52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52-58页 |
一、清养透解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52-53页 |
二、清养透解合剂的组方依据 | 第53-54页 |
三、动物模型的选用 | 第54页 |
四、Th1/Th2细胞群失衡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关系 | 第54-56页 |
五、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关系 | 第56页 |
六、临床常见四大主症的观察结果 | 第56-57页 |
七、清养透解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 | 第57页 |
八、脾脏在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一、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58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58-59页 |
三、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