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对数周期光学天线的近红外吸收特性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1.1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历史发展情况第12页
        1.1.2 电磁波谱及各波段电磁波的形成机理第12-14页
    1.2 表面等离子激元在光学吸收器件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对数周期天线在各电磁波段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 金属-电介质-金属(MIM)结构的介绍与研究现状第16-1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机制第20-2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分类情况第20-21页
    2.3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色散关系推导和对应曲线第21-24页
        2.3.1 金属材料的介电常数Drude模型第21-22页
        2.3.2 金属-介质界面处的表面等离子激元特征第22-24页
    2.4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特征参数第24-25页
        2.4.1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横向波长λsp第24-25页
        2.4.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横向传播距离Lsp第25页
        2.4.3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穿透深度δm和δd第25页
    2.5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激发方式第25-26页
        2.5.1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光学激发第26页
        2.5.2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电子激发第26页
    2.6 本章总结第26-28页
第三章 金属纳米光学天线的理论方法及校验实现第28-36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金属纳米光学天线的理论计算方法第28-32页
        3.2.1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第28-29页
        3.2.2 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第29-30页
        3.2.3 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第30-31页
        3.2.4 边界元法(Boundary Element Method,BEM)第31页
        3.2.5 严格耦合波分析法(Rigorous Coupled Wave Analysis,RCWA)第31-32页
        3.2.6 多重多极矩法(Multiple Multipole,MMP)第32页
        3.2.7 矩量法(Moment Methods,MoM)第32页
    3.3 基于仿真软件的有限元方法(FEM)的优化情况第32-34页
    3.4 基于仿真软件的背景场法(BACKGROUND METHOD)的实现情况第34-35页
    3.5 本章总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基于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吸收特性研究第36-54页
    4.1 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结构介绍第36-38页
    4.2 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8-48页
        4.2.1 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吸收特性曲线第38-42页
        4.2.2 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几何参数规律结果分析第42-45页
        4.2.3 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在非垂直入射光线下的吸收特性情况第45-48页
    4.3 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物理机制探讨第48-52页
        4.3.1 膜耦合对数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电磁场分布情况第48-51页
        4.3.2 对照组:膜耦合三角形周期光学吸收器件的电磁场分布情况第51-52页
    4.4 本章总结第52-5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总结第54-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涂层对L92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下一篇:新型电导率和pH水质参数检测技术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