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团场寄宿制高中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一、选题背景第11-13页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3页
        (一)选题目的第13页
        (二)选题意义第13页
    三、相关理论述评第13-18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3-17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7-18页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8-20页
        (一)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二)研究内容第19-20页
    五、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第20-21页
        (一)研究重难点第20页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的创新第20页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第20-21页
    六、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第21-23页
        (一)相关研究理论第21-22页
        (二)团场寄宿制高中的相关概念第22-23页
第二章 团场寄宿制高中学生管理的现状调查第23-43页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第23-32页
        (一)问卷编制第23页
        (二)主要被调查对象简介第23-24页
        (三) 调查实施过程第24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第24-32页
    二、团场寄宿制高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2-43页
        (一)学校安全管理局势不容乐观,隐患较多第33-34页
        (二)学校卫生管理存在明显缺陷第34-36页
        (三)学生饮食的组织和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第36-37页
        (四)教学管理趋于片面化,无法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第37-40页
        (五)学生住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亟待加强第40-41页
        (六)住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疏导活动的缺失第41-43页
第三章 团场寄宿制高中学生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3-54页
    一、制度设计失误限制团场寄宿制高中的发展第43-47页
        (一)“动力机制”设计失误,不利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第43-45页
        (二)保障机制设计不完善,不利于寄宿制学校整体功能的发挥第45-47页
    二、办学理念偏差危机团场寄宿制高中的发展第47-49页
        (一)工具价值的过度强化扭曲了教育的本质第47-48页
        (二)经济学思维方式左右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第48-49页
    三、现行教育管理体制阻碍团场寄宿制高中的发展第49-51页
        (一)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及存在问题第49页
        (二)新疆兵团特殊行政管理体制探析第49-50页
        (三) 历年来财政体制严重制约寄宿制学校发展第50-51页
    四、现实需求与供给的双重不足严重束缚团场寄宿制高中的发展第51-54页
        (一)教育供给严重短缺第51-52页
        (二)教育需求相对不足第52-54页
第四章 团场寄宿制高中学生管理问题解决的对策与建议第54-78页
    一、构建稳定、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团场寄宿制高中经费来源第54-57页
        (一)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全面落实“中央与地方共担”方针第54-55页
        (二)明确资金投入方向,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第55-56页
        (三)合理构建社会对团场寄宿制高中的捐赠鼓励机制 ,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第56-57页
    二、建章立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团场寄宿制高中内部运行机制第57-73页
        (一)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及防范体系第57-61页
        (二)切实加强团场寄宿制高中饮食及卫生管理第61-65页
        (三)创新思维,探索团场寄宿制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新途径第65-67页
        (四)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优化团场寄宿制高中住宿管理第67-70页
        (五)全面加强团场寄宿制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70-73页
    三、优化制度设计,转变办学理念,满足团场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第73-78页
        (一)整合教学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团场寄宿制高中优势第73-74页
        (二)转变办学理念,大力发展团场寄宿制高中特色教育第74-75页
        (三)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团场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第75-78页
结论及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附录第85-89页
    附录1 兵团团场寄宿制高中学生管理调查问卷第85-87页
    附录2 访谈提纲第87-88页
    附录3 论文中所有表格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91页
附件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鼻病毒及鼻病毒C组在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下一篇:大豆精密播种机种沟构建技术及开沟装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