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物资流通论文

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

摘要第4-22页
第一章 导言第22-49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22-27页
        1.1.1 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性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动因第22-27页
        1.1.2 农村物流研究的薄弱是本研究的第二动因第27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7-29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27-28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28-29页
    1.3 物流理论研究综述第29-40页
        1.3.1 国外物流概念比较研究第30-34页
        1.3.2 国内物流概念比较研究第34-36页
        1.3.3 物流理论动态综述第36-40页
    1.4 我国物流实践综述第40-45页
        1.4.1 我国物流发展第40-42页
        1.4.2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第42-45页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45-46页
        1.5.1 研究思路第45页
        1.5.2 研究方法第45-46页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6-49页
第二章 农村物流的理论基础第49-63页
    2.1 物流随流通的出现而发展第49-51页
        2.1.1 流通的概念第49页
        2.1.2 物流与流通第49-51页
    2.2 马克思主义的流通理论第51-53页
        2.2.1 马克思的流通理论第51-52页
        2.2.2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发展第52-53页
    2.3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第53-58页
        2.3.1 产业组织理论第53-55页
        2.3.2 交易费用理论第55-58页
    2.4 企业理论第58-61页
        2.4.1 不同企业理论流派的观点第58-60页
        2.4.2 企业理论引出的思考第60-61页
    2.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理论第61-63页
第三章 农村物流的基本理论第63-76页
    3.1 农村物流概念的界定第63-64页
        3.1.1 物流的基本含义第63页
        3.1.2 农村物流第63-64页
        3.1.3 农村物流体系第64页
    3.2 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经济学分析第64-67页
        3.2.1 我国农村物流的宏观经济特点第64-66页
        3.2.2 我国农村物流的微观经济特点第66页
        3.2.3 我国农村物流的产业特点第66-67页
    3.3 农村物流体系构成第67-72页
        3.3.1 农村物流体系的一般要素第67-69页
        3.3.2 农村物流体系的支撑要素第69页
        3.3.3 农村物流体系的功能要素第69-70页
        3.3.4 农村物流体系的软要素第70-71页
        3.3.5 农村物流体系的市场要素第71-72页
    3.4 农村物流功能第72-76页
        3.4.1 包装功能第72-73页
        3.4.2 装卸搬运功能第73页
        3.4.3 运输功能第73-74页
        3.4.4 储存保管功能第74-75页
        3.4.5 流通加工及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功能第75页
        3.4.6 增值服务功能第75-76页
第四章 农村物流的国际比较第76-95页
    4.1 国外农业发展与农村物流第76-77页
        4.1.1 欧美地区农业发展与农村物流特点及水平第76页
        4.1.2 亚洲国家农业发展与农村物流特点及水平第76-77页
    4.2 美国农村物流第77-81页
        4.2.1 美国农场主合作社的发展第78-80页
        4.2.2 美国农场主合作社的特点第80-81页
    4.3 日本农村物流第81-93页
        4.3.1 日本农产品合作销售第81-89页
        4.3.2 日本农协合作购买第89-93页
    4.4 评述与借鉴第93-95页
第五章 中国农村物流运作模式演进第95-126页
    5.1 我国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回顾第95-101页
        5.1.1 农用品商流和物流综合模型第95-96页
        5.1.2 以自营农户为主体的隐含性物流模式第96-98页
        5.1.3 传统的国营农场物流模式第98-99页
        5.1.4 专业流通系统物流模式第99-101页
        5.1.5 传统模式运行环境第101页
    5.2 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模式分析第101-108页
        5.2.1 现行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及运行环境第101-102页
        5.2.2 加工性公司+农户物流组织模式第102-104页
        5.2.3 流通性企业+农产品生产者物流组织模式第104-105页
        5.2.4 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物流组织模式第105-107页
        5.2.5 第三方物流模式第107-108页
    5.3 我国农村物流渠道及功能分析第108-116页
        5.3.1 农村物流渠道结构分析第108-110页
        5.3.2 农村商流及物流渠道分析第110-112页
        5.3.3 现行农村物流渠道参与者分析第112-115页
        5.3.4 农村物流模式功能分析第115-116页
    5.4 我国现代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展望第116-126页
        5.4.1 农村物流模式的变化趋势和基本任务第116-117页
        5.4.2 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发展的阶段性设想第117-119页
        5.4.3 农村物流组织结构再造第119-122页
        5.4.4 农用品物流流程再造第122-126页
第六章 现代农村物流网络的优化第126-145页
    6.1 农村物流网络优化的主导思想第126-128页
        6.1.1 农村物流网络优化的目标第126-127页
        6.1.2 农村物流网络优化的思路与方法第127-128页
    6.2 农村物流网络模型的建立第128-135页
        6.2.1 农村物流网络的概念模型第128-130页
        6.2.2 农村物流网络选址原则第130-132页
        6.2.3 优化物流网络选址模型综述第132-133页
        6.2.4 农村物流网络优化选址模型的建立第133-135页
    6.3 农产品销售物流网络的一个优化模型第135-143页
        6.3.1 农产品销售物流网络优化的关键问题第135-136页
        6.3.2 农产品销售网络变参数0-1线性规划模型第136-137页
        6.3.3 单目标0-1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第137-140页
        6.3.4 两层分解寻优解农产品销售网络变参数0-1线性规划模型第140页
        6.3.5 案例第140-143页
    6.4 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优化的定性分析第143-145页
        6.4.1 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定性分析第143-144页
        6.4.2 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综合分析第144页
        6.4.3 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的完成第144-145页
第七章 中国农村现代物流体系设计第145-178页
    7.1 中国农村现代物流体系设计要求第145-151页
        7.1.1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基本特征第145-147页
        7.1.2 我国目前农村物流体系基本评价第147-148页
        7.1.3 建设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基本目标和要求第148-149页
        7.1.4 建设农村物流体系的基本原则第149-151页
    7.2 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第151-161页
        7.2.1 国家构架第151-153页
        7.2.2 区域构架第153-155页
        7.2.3 行业构架第155-158页
        7.2.4 企业构架第158-161页
    7.3 中国农村物流体系适应性战略第161-178页
        7.3.1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立的环境条件第161-164页
        7.3.2 农村物流中的标准化建设第164-168页
        7.3.3 农村物流体系中的信息系统建设第168-174页
        7.3.4 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中的资源重组第174-178页
第八章 中国农村物流的宏观调控第178-193页
    8.1 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178-181页
        8.1.1 农业特点的要求第178页
        8.1.2 农村物流特殊性的要求第178-179页
        8.1.3 促进农村物流协调发展的要求第179-180页
        8.1.4 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要求第180页
        8.1.5 资源集合与整合的要求第180-181页
        8.1.6 国际普遍规则的要求第181页
    8.2 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准则第181-184页
        8.2.1 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目标第181-182页
        8.2.2 宏观调控的准则第182-184页
    8.3 农村物流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和调控体系第184-187页
        8.3.1 调控的主要内容第184-186页
        8.3.2 农村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第186-187页
    8.4 促进农村物流业发育的政策性建议第187-193页
        8.4.1 全局规划,重点突破第187页
        8.4.2 制度创新,全面服务第187-189页
        8.4.3 农村物流组织创新第189-190页
        8.4.4 物流体系建设第190-192页
        8.4.5 物流环境营造第192-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4页
致谢第204-205页
附录第205-211页
    数据表格第205-210页
    作者简介第210-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钛可控晶面制备光催化剂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工作记忆容量与听觉掩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