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石墨烯的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1.2.1 石墨烯的发现及其特性 | 第10-11页 |
1.2.2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1-13页 |
1.3 氧化石墨烯的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1.3.1 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3.2 氧化石墨的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1.3.3 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功能化 | 第16-19页 |
1.4 环氧树脂 | 第19-21页 |
1.4.1 环氧树脂的研究概况 | 第19页 |
1.4.2 环氧树脂的特性及用途 | 第19-20页 |
1.4.3 环氧树脂的分类 | 第20-21页 |
1.5 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5.1 原位插层聚合法 | 第22页 |
1.5.2 聚合物插层法 | 第22-23页 |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样品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25-3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2.1.1 原材料 | 第25页 |
2.1.2 仪器 | 第25-26页 |
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6页 |
2.3 氧化石墨烯的封端处理 | 第26-27页 |
2.4 氧化石墨烯的改性 | 第27-28页 |
2.5 GO/EP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8页 |
2.6 试样的测试及表征 | 第28-31页 |
2.6.1 FT-IR测试 | 第28页 |
2.6.2 XRD光谱测试 | 第28页 |
2.6.3 TG-DSC测试 | 第28-29页 |
2.6.4 XPS光谱测试 | 第29页 |
2.6.5 扫描电镜(SEM)表征 | 第29页 |
2.6.6 分散性表征 | 第29页 |
2.6.7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改进Hummers法制备GO的氧化效果研究 | 第31-36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3.2.1 设备、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31页 |
3.2.2 试样制备 | 第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3.3.1 GO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3页 |
3.3.2 GO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3-34页 |
3.3.3 GO的热失重分析 | 第34-35页 |
3.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研究 | 第36-48页 |
4.1 前言 | 第3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4.2.1 设备、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36页 |
4.2.2 试样制备 | 第36-3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4.3.1 封端GO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4.3.2 天然石墨、IGO、SIGO及IGO-BPA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40页 |
4.3.3 改性GO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0-43页 |
4.3.4 天然石墨、IGO及IGO-BPA的XRD分析 | 第43-44页 |
4.3.5 双酚A与GO的化学反应机理 | 第44-45页 |
4.3.6 IGO-BPA的分散性测试 | 第45-46页 |
4.3.7 IGO和IGO-BPA的SEM图 | 第46-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氧化石墨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48-60页 |
5.1 前言 | 第4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5.2.1 设备、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48页 |
5.2.2 试样制备 | 第48-4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5.3.1 IGO-BPA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2 IGO-BPA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5.3.3 IGO-BPA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4 氧化石墨烯的增韧增强机理分析 | 第54-56页 |
5.3.5 氧化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