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接触网论文--结构与零部件论文

复杂应力下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热点应力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14页
    1.2 疲劳的分类第14-15页
    1.3 扭转的形式第15-16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二章 疲劳现象和疲劳分析方法第19-30页
    2.1 疲劳现象第19-24页
        2.1.1 疲劳的定义及特征第19-20页
        2.1.2 疲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0-24页
        2.1.3 疲劳破坏的三个阶段第24页
    2.2 疲劳强度的主要分析方法第24-26页
    2.3 热点应力法第26-30页
        2.3.1 热点应力第26-28页
        2.3.2 热点应力的表面外推方法第28-29页
        2.3.3 热点应力Shot-N曲线第29-30页
第三章 复杂应力下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热点应力分析第30-49页
    3.1 有限元模型第30-35页
        3.1.1 有限元软件ANSYS介绍第30-31页
        3.1.2 热点应力集中系数第31-32页
        3.1.3 焊接构造第32-33页
        3.1.4 有限元模型第33-34页
        3.1.5 模型验证第34-35页
    3.2 弯矩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化分析第35-39页
        3.2.1 热点位置第35页
        3.2.2 翼缘厚度与底板厚度比(t_1/t2)对SCF_(mhs)的影响第35-36页
        3.2.3 翼缘厚度和腹板厚度比(t_1/t_3)对SCF_(mhs)的影响第36-37页
        3.2.4 腹板厚度(t_3)对SCF_(mhs)的影响第37-38页
        3.2.5 型钢截面高度(h)对SCF_(mhs)的影响第38-39页
    3.3 扭矩作用下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化分析第39-45页
        3.3.1 扭矩作用下名义应力计算第39-41页
        3.3.2 热点位置第41页
        3.3.3 翼缘厚度与底板厚度比(t_1/t2)对SCF_(ths)的影响第41-42页
        3.3.4 翼缘厚度和腹板厚度比(t_1/t_3)对SCF_(ths)的影响第42-43页
        3.3.5 腹板厚度(t_3)对SCF_(ths)的影响第43-44页
        3.3.6 型钢截面高度(h)对SCF_(mhs)的影响第44-45页
    3.4 弯扭共同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化分析第45-48页
        3.4.1 热点位置第46页
        3.4.2 参数化分析第46-48页
    3.5 结论第48-49页
第四章 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的疲劳寿命分析第49-60页
    4.1 焊缝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第49-54页
        4.1.1 名义应力法第49-51页
        4.1.2 局部应力应变法第51-53页
        4.1.3 热点应力法第53-54页
    4.2 复杂应力下的疲劳寿命计算第54-59页
        4.2.1 弯矩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第56-57页
        4.2.2 扭矩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第57-58页
        4.2.3 弯矩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第58-59页
    4.3 结论第59-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物象形--城市风景油画的当代表现
下一篇:越南夫妻财产制度及对中国法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