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终端区空域划设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2.2 终端区管制扇区划设研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多机场终端区空域划设模式选择方法 | 第16-33页 |
2.1 终端区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1 终端区定义 | 第16-17页 |
2.1.2 终端区的组成结构 | 第17-18页 |
2.1.3 终端区空域划设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终端区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2.2.1 我国终端区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2.2.2 国外终端区的划设特点 | 第22-23页 |
2.3 终端区空域划设模式 | 第23-26页 |
2.3.1 终端区划设模式分析 | 第23-24页 |
2.3.2 终端区运行模式对比分析 | 第24-25页 |
2.3.3 我国多机场终端区划设评价指标 | 第25-26页 |
2.4 终端区模式适用分析 | 第26-32页 |
2.4.1 方法选择 | 第26页 |
2.4.2 层次分析模型 | 第26-27页 |
2.4.3 终端区划设模式适用分析 | 第27页 |
2.4.4 算例 | 第27-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Heatmap热度分析的终端区三维划设方法研究 | 第33-42页 |
3.1 热度 | 第33-34页 |
3.1.1 热度的概念 | 第33页 |
3.1.2 热度的指标及计算 | 第33-34页 |
3.2 热图生成 | 第34-37页 |
3.2.1 热图的概念 | 第34-35页 |
3.2.2 热图的生成方法 | 第35-36页 |
3.2.3 三维热图生成 | 第36-37页 |
3.3 热度分析 | 第37-38页 |
3.3.1 离散程度方法比较 | 第37页 |
3.3.2 基于离散程度的热度分析 | 第37-38页 |
3.4 终端区三维划分方式选择 | 第38-40页 |
3.4.1 高低扇区划设 | 第39-40页 |
3.4.2 平面扇区划设 | 第40页 |
3.5 结果验证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改进区域生长算法的扇区划分方法研究 | 第42-51页 |
4.1 扇区划分基本原则 | 第42-45页 |
4.1.1 扇区连续性约束 | 第42-43页 |
4.1.2 扇区形状的凸约束 | 第43-44页 |
4.1.3 扇区边界和航路交叉点最短距离约束 | 第44页 |
4.1.4 扇区最短穿越时间约束 | 第44-45页 |
4.2 空域扇区划分方法 | 第45-46页 |
4.3 分割空域 | 第46-47页 |
4.3.1 终端区空域网络描述 | 第46页 |
4.3.2 栅格划分 | 第46-47页 |
4.4 改进区域生长算法 | 第47-50页 |
4.4.1 种子点的选取 | 第48-49页 |
4.4.2 生长方式及生长准则 | 第49页 |
4.4.3 生长过程终止原则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终端区三维扇区划设实例 | 第51-62页 |
5.1 终端区空域三维扇区划设 | 第51-61页 |
5.1.1 终端区介绍 | 第51-52页 |
5.1.2 时段选取 | 第52页 |
5.1.3 三维划分方式选择 | 第52-56页 |
5.1.4 水平扇区划分 | 第56-61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