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中国鞋业现状 | 第10-11页 |
·橡胶定义、行业状况 | 第11-12页 |
·鞋材橡胶业的问题 | 第11-12页 |
·橡胶性能研究进展 | 第12页 |
·橡胶交联密度的测试方法分析 | 第12页 |
·耐折性能的研究方向 | 第12页 |
·中国国标使用的目的 | 第12-13页 |
·在方法标准上 | 第13页 |
·产品标准上 | 第13页 |
·中国国标GB/T3903.1—94 鞋类通用检验耐折试验方法介绍[4] | 第13-14页 |
·测试仪器 | 第13页 |
·测试条件(机器设置) | 第13页 |
·测试环境 | 第13-14页 |
·测试步骤 | 第14页 |
·测试结果评价 | 第14页 |
·测试条件分析 | 第14-15页 |
·屈挠角度 | 第14页 |
·屈挠频率 | 第14页 |
·屈挠次数 | 第14页 |
·割口 | 第14-15页 |
·中国耐折测试方法对鞋橡胶外底的影响分析 | 第15-18页 |
·厚薄不一的橡胶,压力传递的影响 | 第15页 |
·拼色橡胶用于戳穿位置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不同交联体系类型的橡胶的影响 | 第16页 |
·加入回收料的影响 | 第16-17页 |
·小结及研究任务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 | 第18-22页 |
·实验配方 | 第18-19页 |
·实验假设 | 第19-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橡胶的混炼机器 | 第20页 |
·中国国标耐折测试机器 | 第20页 |
·橡胶的物理性能测试仪器、机器 | 第20-21页 |
·设计方案一 | 第21页 |
·设计方案二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分析现有橡胶配方,研究并找出最佳交联剂、促进剂及添充剂用量提高橡胶耐折性能 | 第22-52页 |
·主胶料用途分析 | 第22-25页 |
·顺丁橡胶BR | 第22-23页 |
·聚异戊二烯橡胶IR | 第23-24页 |
·丁腈橡胶NBR | 第24页 |
·主胶料配方总体分析 | 第24-25页 |
·添加剂用途分析 | 第25-31页 |
·交联剂(SAT-150) | 第25页 |
·填充剂及填充剂促进剂(VN3GR & PEG 4000) | 第25-26页 |
·促进剂(DM 和TBZTD) | 第26-27页 |
·氧化锌 | 第27-28页 |
·硬酯酸(STE) | 第28-29页 |
·均匀剂(60NS) | 第29页 |
·大豆油软化剂 | 第29页 |
·石蜡(1987) | 第29页 |
·防雾剂(1956) | 第29-30页 |
·抗氧剂(BHT) | 第30页 |
·着色剂母胶(R802) | 第30-31页 |
·混料方法及流程 | 第31页 |
·计算及称重 | 第31页 |
·塑炼 | 第31页 |
·混料 | 第31页 |
·开炼机流程 | 第31页 |
·硫化流程 | 第31页 |
·实验找出最佳交联体系用量及二氧化硅做填充剂的较佳用量 | 第31-44页 |
·实验1 | 第32-38页 |
·交联密度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物性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实验2 | 第42-44页 |
·研究橡胶填充剂对耐折性能的影响 | 第44-52页 |
·橡胶填充剂的介绍 | 第44页 |
·物性测试方法介绍 | 第44-48页 |
·实验三 | 第48-50页 |
·电子显微镜放大一百倍后的颗粒示图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