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12页 |
2 企业国际化理论 | 第12-17页 |
2.1 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理论 | 第12-13页 |
2.1.1 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概念 | 第12页 |
2.1.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第12-13页 |
2.1.3 核心竞争力概念 | 第13页 |
2.2 企业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 第13-14页 |
2.2.1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实施国际化的基础 | 第13-14页 |
2.2.2 企业国际化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 第14页 |
2.3 国际化过程理论 | 第14-17页 |
2.3.1 国际化过程的传统理论 | 第14-15页 |
2.3.2 国际化过程的新理论 | 第15-16页 |
2.3.3 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对十吉利的启示 | 第16-17页 |
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国际化过程 | 第17-25页 |
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概况 | 第17页 |
3.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四个阶段 | 第17-19页 |
3.2.1 第一阶段:出口中东、非洲 | 第17-18页 |
3.2.2 第二阶段:并购英国锰铜 | 第18页 |
3.2.3 第三阶段:收购澳大利亚DSI | 第18-19页 |
3.2.4 第四阶段:并购沃尔沃 | 第19页 |
3.3 吉利国际化战略实施后的国际竞争力 | 第19-25页 |
3.3.1 人员素质的国际竞争力 | 第19-20页 |
3.3.2 经济效益的国际竞争力 | 第20-22页 |
3.3.3 企业财务的国际竞争力 | 第22-24页 |
3.3.4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 第24-25页 |
4 吉利国际化程度分析及吉利与万向的比较 | 第25-30页 |
4.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跨国指数 | 第25-26页 |
4.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国际化指数 | 第26-27页 |
4.3 比较吉利与万向的国际化 | 第27-30页 |
4.3.1 万向集团简介 | 第27页 |
4.3.2 吉利和万向的国际化历程 | 第27-28页 |
4.3.3 比较吉利和万向的国际化指数和跨国指数 | 第28-30页 |
5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综述和主要发展变化 | 第30-35页 |
5.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 第30-33页 |
5.1.1 国内市场的整车产销量再创新高,但是出口数量下滑 | 第30-31页 |
5.1.2 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发展 | 第31页 |
5.1.3 自主汽车品牌产销量和质量上表现较好,但市场占有率下滑 | 第31-32页 |
5.1.4 我国国有汽车企业过度依赖合资 | 第32-33页 |
5.2 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变化 | 第33-35页 |
5.2.1 中国汽车产业地位和国内需求的变化 | 第33-34页 |
5.2.2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 第34-35页 |
6、吉利对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启示 | 第35-38页 |
6.1 政府层面的启示 | 第35-36页 |
6.1.1 加强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 第35页 |
6.1.2 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 | 第35-36页 |
6.1.3 营造有利于汽车产业创新的新体制 | 第36页 |
6.2 企业层面的启示 | 第36-38页 |
6.2.1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思维 | 第36-37页 |
6.2.2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国际化战略 | 第37页 |
6.2.3 跨国并购后的共生型整合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