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1 刚性纳米通道中的电渗流动研究 | 第18-19页 |
1.2.2 刚性纳米通道中的电动能量转化效率研究 | 第19-20页 |
1.2.3 柔性纳米通道中的电渗流动和电动能量转化效率研究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3-30页 |
2.1 牛顿流体和线性粘弹性流体 | 第23-25页 |
2.1.1 牛顿流体 | 第23-24页 |
2.1.2 Maxwell流体 | 第24页 |
2.1.3 Jeffreys流体 | 第24-25页 |
2.2 双电层和电渗流 | 第25-27页 |
2.2.1 双电层 | 第25-26页 |
2.2.2 双电层的电势分布 | 第26-27页 |
2.2.3 电渗流 | 第27页 |
2.3 流向势和电动能量转化 | 第27-28页 |
2.4 柔性纳米通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柔性纳米通道中交流电场作用下牛顿流体的电渗流 | 第30-43页 |
3.1 问题的描述 | 第30页 |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的求解 | 第30-36页 |
3.2.1 电势的分布 | 第30-32页 |
3.2.2 具有均匀阻力系数的情形下速度场的分布 | 第32-34页 |
3.2.3 具有非均匀阻力系数的情形下速度场的分布 | 第34-35页 |
3.2.4 刚性纳米通道中的电势和速度分布 | 第35-36页 |
3.2.5 体积流率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柔性纳米通道中交流电场作用下的粘弹性流体的电渗流 | 第43-52页 |
4.1 问题的描述 | 第43页 |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的求解 | 第43-46页 |
4.2.1 电势的分布 | 第43-44页 |
4.2.2 速度的分布 | 第44-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柔性纳米通道中粘弹性Maxwell流体的电动能量转化效率 | 第52-66页 |
5.1 问题的描述 | 第52页 |
5.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的求解 | 第52-60页 |
5.2.1 电势的分布 | 第53-54页 |
5.2.2 速度的分布 | 第54-57页 |
5.2.3 流向势的计算 | 第57-58页 |
5.2.4 电动能量转化效率 | 第58-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柔性纳米通道中垂向磁场作用下牛顿流体的电动能量转化 | 第66-78页 |
6.1 问题的描述 | 第66页 |
6.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的求解 | 第66-73页 |
6.2.1 电势的分布 | 第66-67页 |
6.2.2 速度的分布 | 第67-69页 |
6.2.3 流向势的计算 | 第69-70页 |
6.2.4 电动能量转化效率 | 第70-7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3-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79页 |
7.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与主持的科研项目 | 第96-97页 |
附录A 聚合物单体分布函数的推导 | 第97-99页 |
附录B 方程(3.20a-b)的数值求解过程 | 第99-101页 |
附录C 等效压力梯度的推导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