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缩写/符号清单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14-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52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2.1.1 样本量估算 | 第27-28页 |
2.1.2 随机分配方法 | 第28-30页 |
2.1.3 随机分配方案隐匿方法 | 第30-31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31-34页 |
2.2.1 入选标准 | 第31页 |
2.2.2 排除标准 | 第31-32页 |
2.2.3 剔除标准 | 第32页 |
2.2.4 讨论 | 第32-34页 |
2.3 手术经过 | 第34-39页 |
2.3.1 经过2个月的筛选期,所有抗记、律失常的药物都停止,并且其他洽疗均稳定,病人接受了房颤射频消敲 | 第34-37页 |
2.3.2 射频消融终点 | 第37-39页 |
2.4 其他实验室评估 | 第39-42页 |
2.4.1 血管紧张素Ⅱ检测 | 第39页 |
2.4.2 超声心动图检查 | 第39-40页 |
2.4.3 动态心电图检查 | 第40-42页 |
2.5 研究分组和干预 | 第42-45页 |
2.5.1 随机分组 | 第42页 |
2.5.2 药物剂量确定 | 第42-45页 |
2.6 不良反应监测 | 第45-48页 |
2.6.1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 第45页 |
2.6.2 消融手术不良事件监测 | 第45-48页 |
2.6.3 房颤本身相关并发症监测 | 第48页 |
2.7 研究流程 | 第48-50页 |
2.8 研究终点 | 第50-51页 |
2.8.1 主要研究终点 | 第50页 |
2.8.2 其他概念阐述 | 第50-51页 |
2.9 统计方法 | 第51-5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52-78页 |
3.1 研究的基本资料 | 第52-54页 |
3.2 房颤危险因素探索 | 第54-58页 |
3.3 主要终点事件比较 | 第58-66页 |
3.3.1 培哚普利对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和远期复发率的影响 | 第58-60页 |
3.3.2 房颤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远期复发的相关性讨论 | 第60-63页 |
3.3.3 ACEⅡ对房颤发作以及复发的临床和基础探索 | 第63-66页 |
3.4 房颤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 第66-70页 |
3.4.1 培哚普利干预后房颤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 | 第66-68页 |
3.4.2 血压在培哚普利使用后对房颤的影响 | 第68-70页 |
3.5 血管紧张素Ⅱ与左房前后径的相关性研究 | 第70-76页 |
3.5.1 血管紧张素Ⅱ与左房前后径的相关性 | 第70-73页 |
3.5.2 血管紧张素Ⅱ与心房重构的机制探索 | 第73-76页 |
3.6 不良事件比较 | 第76-78页 |
4 讨论 | 第78-85页 |
全文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1页 |
附件 | 第101-107页 |
综述 | 第10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9-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