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论文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四、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 银行国际化概述 | 第16-18页 |
一、银行国际化概念 | 第16-17页 |
二、银行国际化内容 | 第17页 |
三、银行国际化组织形式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1页 |
一、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 | 第18-20页 |
二、银行国际化发展阶段理论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环境分析 | 第22-31页 |
第一节 工商银行国际化宏观环境分析 | 第22-26页 |
一、政治环境 | 第22-23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23-25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25页 |
四、技术环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工商银行国际化行业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一、行业内竞争者 | 第26页 |
二、贷款者(买方)议价能力 | 第26-27页 |
三、存款者(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27页 |
四、潜在入侵者 | 第27页 |
五、替代品威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工商银行国际化内部环境分析 | 第28-30页 |
一、国家控股银行 | 第28页 |
二、规模优势 | 第28-29页 |
三、科技引领战略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状况分析 | 第31-45页 |
第一节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一、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必要性 | 第31-32页 |
二、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 | 第33-39页 |
一、机构国际化方面 | 第33-35页 |
二、业务国际化方面 | 第35-36页 |
三、管理国际化方面 | 第36-37页 |
四、人才国际化方面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机遇 | 第39-41页 |
一、东道国企业对中资银行的需求增加 | 第39-40页 |
二、全球金融格局动荡,中资银行地位提升 | 第40-41页 |
三、中资银行并购范围扩大,且成本下降 | 第41页 |
四、吸纳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 第41页 |
第四节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一、境外机构分布不合理 | 第41-42页 |
二、国际化程度偏低 | 第42页 |
三、缺乏核心业务 | 第42-43页 |
四、国际化人才匮乏 | 第43页 |
五、企业国际化进程与银行进程不同步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银行国际化发展经验借鉴 | 第45-56页 |
第一节 花旗银行国际化概况 | 第45-48页 |
一、花旗银行简介 | 第45页 |
二、花旗银行国际化发展进程 | 第45-46页 |
三、花旗银行开展国际化成功的原因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汇丰银行国际化概况 | 第48-52页 |
一、汇丰银行简介 | 第48页 |
二、汇丰集团各地区发展情况 | 第48-50页 |
三、后危机时代汇丰银行国际化发展路线 | 第50-52页 |
第三节 花旗银行与汇丰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第52-55页 |
一、订立明确的发展战略 | 第52-53页 |
二、以并购方式进军境外市场 | 第53页 |
三、抓住良好的历史机遇 | 第53页 |
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金融产品创新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推进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6-68页 |
第一节 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全球化战略 | 第56-59页 |
一、全球化战略应与中国经济国际化阶段相辅相成 | 第56-57页 |
二、本土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 | 第57-58页 |
三、以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保障国际化布局之合理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审时度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路径 | 第59-61页 |
第三节 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构筑银行自身核心业务 | 第61-63页 |
第四节 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 第63-64页 |
第五节 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保障银行跨越式发展 | 第64-65页 |
第六节 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打造银行品牌形象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