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页 |
1.2 气相富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石英管富集技术 | 第16-17页 |
1.2.2 石墨炉富集技术 | 第17-18页 |
1.2.3 金属材料富集技术 | 第18-19页 |
1.3 介质阻挡放电与原子光谱分析技术 | 第19-24页 |
1.3.1 DBD的进样方式 | 第20-21页 |
1.3.2 DBD用于发射光谱的激发源 | 第21-22页 |
1.3.3 DBD用于原子化器 | 第22-23页 |
1.3.4 DBD用于等离子体诱导化学蒸气发生 | 第23-24页 |
1.4 基于DBD的元素预富集技术 | 第24-26页 |
1.4.1 DBD残留问题的发现 | 第24-25页 |
1.4.2 DBD预富集技术研究 | 第25-26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非原位HG-DBD-AFS仪器的构建与应用 | 第27-37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2.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27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2.2.3 非原位HG-DBD-AFS富集系统 | 第28页 |
2.2.4 软件 | 第28-29页 |
2.2.5 前处理方法 | 第29页 |
2.3 HG-DBD-AFS系统的优化 | 第29-34页 |
2.3.1 氢化物发生的优化 | 第29页 |
2.3.2 捕获条件优化 | 第29-31页 |
2.3.3 吹扫条件优化 | 第31-33页 |
2.3.4 释放条件优化 | 第33-34页 |
2.4 DBD-AFS富集系统的性能评价及应用 | 第34-36页 |
2.4.1 仪器的检出限、线性范围及稳定性 | 第34页 |
2.4.2 抗干扰能力 | 第34页 |
2.4.3 富集效率 | 第34-35页 |
2.4.4 样品中砷的富集检测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HG-DBD-AFS系统富集砷的机理研究 | 第37-43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37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3.3 DBD富集过程中砷形态的变化研究 | 第38-40页 |
3.3.1 捕获状态下砷的形态 | 第38-39页 |
3.3.2 释放状态下的砷形态 | 第39-40页 |
3.4 DBD中砷的空间分布研究 | 第40-42页 |
3.4.1 捕获后DBD装置中砷的空间分布 | 第41页 |
3.4.2 释放后DBD装置中砷的空间分布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原位HG-DBD-AFS富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 第43-50页 |
4.1 前言 | 第43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4.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43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3-44页 |
4.2.3 原位DBD系统的设计 | 第44-45页 |
4.2.4 软件 | 第45页 |
4.2.5 前处理方法 | 第45页 |
4.3 原位DBD富集系统的优化 | 第45-46页 |
4.3.1 屏蔽气优化 | 第45页 |
4.3.2 捕获条件优化 | 第45-46页 |
4.3.3 释放条件优化 | 第46页 |
4.4 原位DBD富集系统的方法学评价及应用 | 第46-49页 |
4.4.1 线性范围及稳定性 | 第46-47页 |
4.4.2 干扰能力 | 第47页 |
4.4.3 富集效率 | 第47-48页 |
4.4.4 农产品中砷的富集检测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