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獐子岛事件”看生物资产会计制度与审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8-9页 |
1.2.1 生物资产 | 第9页 |
1.2.2 生产性生物资产 | 第9页 |
1.2.3 消耗性生物资产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11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2“獐子岛事件”背景介绍 | 第13-18页 |
2.1 行业背景 | 第13-14页 |
2.2 企业基本情况 | 第14页 |
2.3 经营情况 | 第14-18页 |
2.3.1 海珍品育苗业 | 第14-15页 |
2.3.2 海水增养殖业 | 第15-16页 |
2.3.3 水产加工业 | 第16页 |
2.3.4 海上运输 | 第16页 |
2.3.5 境外劳务派遣 | 第16页 |
2.3.6 行业收入分析 | 第16-18页 |
3 生物资产会计与审计理论探讨 | 第18-26页 |
3.1 中国关于生物资产的会计理论 | 第18-21页 |
3.1.1 定义与确认 | 第18-19页 |
3.1.2 计量 | 第19-20页 |
3.1.3 披露 | 第20-21页 |
3.2 中外生物资产会计理论的趋同点 | 第21页 |
3.3 中外生物资产会计理论的不同点 | 第21-22页 |
3.4 生物资产审计理论探讨 | 第22-24页 |
3.4.1 总体目标 | 第22-23页 |
3.4.2 审计手段介绍 | 第23-24页 |
3.5 小结 | 第24-26页 |
4 案例分析 | 第26-42页 |
4.1 总体分析 | 第26页 |
4.2 数据收集情况 | 第26-27页 |
4.3 财务分析 | 第27-37页 |
4.3.1 财务指标分析 | 第27-28页 |
4.3.2 现金流分析 | 第28-29页 |
4.3.3 近期财务分析 | 第29页 |
4.3.4 存货专项分析 | 第29-37页 |
4.4 审计风险分析 | 第37-40页 |
4.5 其他事项 | 第40-42页 |
5 研究结论 | 第42-47页 |
5.1 提高生物资产会计核算与审计准确性的建议 | 第42-46页 |
5.1.1 农业上市公司专门监管标准 | 第42-43页 |
5.1.2 考虑调整会计政策 | 第43-44页 |
5.1.3 联合行业协会采取实质行动 | 第44-45页 |
5.1.4 实行审计人才专业化 | 第45页 |
5.1.5 企业内部加强内控管理 | 第45-46页 |
5.2 结束语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