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蕨类植物概述 | 第15-17页 |
·蕨类植物简介 | 第15-16页 |
·蕨类植物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蜈蚣草概述 | 第17-18页 |
·蜈蚣草简介 | 第17页 |
·蜈蚣草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18-32页 |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 第18页 |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 | 第18-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 第19-22页 |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 第22-26页 |
·分离与纯化方法 | 第26-29页 |
·黄酮类化合物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0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30-32页 |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实验内容 | 第32-33页 |
·研究意义 | 第32页 |
·实验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蜈蚣草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33-3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原材料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蜈蚣草水分的测定 | 第34页 |
·蜈蚣草粗灰分的测定 | 第34-35页 |
·蜈蚣草粗脂肪的测定 | 第35页 |
·蜈蚣草粗蛋白质的测定 | 第35-36页 |
·蜈蚣草粗纤维的测定 | 第36-37页 |
·蜈蚣草多糖的测定 | 第37-38页 |
·蜈蚣草维生素C的测定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纤维素酶—微波联合提取蜈蚣草黄酮的工艺研究 | 第39-5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主要设备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芦丁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0页 |
·总黄酮的测定 | 第40-41页 |
·纤维素酶-微波联合提取的正交设计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微波辅助提取蜈蚣草总黄酮单因素实验 | 第42-45页 |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蜈蚣草总黄酮单因素实验 | 第45-49页 |
·纤维素酶-微波联合提取法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49页 |
·单一微波法和纤维素酶解法与联合法的提取率比较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蜈蚣草黄酮的分离纯化 | 第52-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2-53页 |
·原材料 | 第52页 |
·主要试剂 | 第52页 |
·主要设备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实验原理 | 第53-54页 |
·实验流程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蜈蚣草黄酮的抗氧化性研究 | 第56-7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原材料 | 第56页 |
·主要试剂 | 第56-57页 |
·主要设备 | 第57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57-61页 |
·实验原理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 第61-65页 |
·实验原理 | 第61-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5页 |
·清除DPPH·能力的测定 | 第65-69页 |
·实验原理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一种简易的加压柱层析装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