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城市棕地景观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5页
        1.1.1 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两个问题第10-13页
        1.1.2 低影响开发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概况第13-14页
        1.1.3 棕地再开发在我国的发展概况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第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17页
        1.3.1 低影响开发与城市棕地景观更新相结合的必要性第15-16页
        1.3.2 低影响开发理念与城市棕地再开发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论文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低影响开发理论体系概述第20-28页
    2.1 低影响开发的定义第20-23页
        2.1.1 LID的定义第20-21页
        2.1.2 LID雨水管理方法下的设施第21-22页
        2.1.3 LID雨水管理方法与传统雨水管理方法的对比第22-23页
    2.2 低影响开发理论的发展概况第23-25页
        2.2.1 LID理论发展历史第23-24页
        2.2.2 目前国际上LID理念的发展状况第24页
        2.2.3 LID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24-25页
    2.3 低影响开发的作用第25-26页
        2.3.1 生态作用第25页
        2.3.2 社会作用第25-26页
        2.3.3 经济作用第26页
    2.4 低影响开发的目标及技术构成第26-28页
        2.4.1 低影响开发的目标第26页
        2.4.2 低影响开发技术第26-28页
3 棕地相关理论及发展历程第28-44页
    3.1“棕地”的发展和定义第28-34页
        3.1.1“棕地”的产生背景第28页
        3.1.2“棕地”的定义第28-29页
        3.1.3 国外棕地改造发展状况第29-34页
    3.2 棕地的类别第34-35页
    3.3 棕地的危害第35-36页
        3.3.1 侵占宝贵土地资源,诱发地质灾害第35页
        3.3.2 破坏地表径流第35页
        3.3.3 破坏环境景观和城市设施第35-36页
        3.3.4 对场地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第36页
    3.4 工业棕地场地与设施再生方法第36-38页
        3.4.1 大地艺术创作第36-37页
        3.4.2 场地遗迹保护与利用第37页
        3.4.3 景观重构——后工业景观第37-38页
        3.4.4 污染场地清理第38页
    3.5 工业棕地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与处理方法第38-44页
        3.5.1 环境污染物治理概述第38-39页
        3.5.2 土壤污染第39-41页
        3.5.3 水污染第41-42页
        3.5.4 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到打击第42-44页
4 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工业棕地景观更新的方法研究第44-58页
    4.1 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第44-45页
        4.1.1 生态环境评价概述第44页
        4.1.2 工业棕地中常见的生态问题第44-45页
    4.2 棕地土壤修复及土地利用与设计考量第45-49页
        4.2.1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第45-47页
        4.2.2 有机物污染第47-48页
        4.2.3 棕地土地利用及设计规划考量第48-49页
    4.3 结合低影响开发的工业棕地区域中水系统生态修复第49-53页
        4.3.1 水污染第49-50页
        4.3.2 棕地场地地表水污染修复第50-51页
        4.3.3 地下水污染处理第51页
        4.3.4 场地次生湿地维护第51-52页
        4.3.5 场地雨水系统的重建——LID系统第52-53页
    4.4 棕地植物的景观修复设计第53-55页
        4.4.1 植物群落破坏第54页
        4.4.2 乡土植物应用第54页
        4.4.3 植物造景第54-55页
    4.5 生物多样性恢复第55-56页
    4.6 场地现存基础设施的清理与再利用第56-57页
    4.7 小结第57-58页
5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案例分析第58-70页
    5.1 美国普罗维登斯市钢材堆场项目第58-60页
    5.2 纽约清水湾公园项目第60-65页
        5.2.1 清水湾总体规划第60-63页
        5.2.2 清水湾垃圾山修复规划第63-65页
    5.3 案例探索——西安市雁塔区西延路废弃家具厂概念性改造方案第65-70页
        5.3.1 场地历史第65-66页
        5.3.2 环境考量第66页
        5.3.3 土地利用及设计考量第66-70页
6 结论第70-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 1——图表目录第78-84页
    图录第78-82页
    表录第82-84页
附录 2——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地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以东营市东营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