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稀土出口管理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1.3.2 稀土出口管理的合法性 | 第14-15页 |
1.3.3 稀土出口管理的影响 | 第15页 |
1.3.4 完善稀土出口管理的建议 | 第15-16页 |
1.4 文章的主要论点和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历史现状 | 第18-29页 |
2.1 稀土的简要介绍 | 第18页 |
2.2 我国稀土出口发展情况 | 第18-21页 |
2.2.1 稀土出口量分析 | 第18-19页 |
2.2.2 稀土出口价格分析 | 第19-21页 |
2.3 我国稀土出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21-25页 |
2.3.1 资源流失严重 | 第21页 |
2.3.2 国际定价权缺失 | 第21-22页 |
2.3.3 出口产品低端 | 第22-23页 |
2.3.4 稀土出口纯走私猖獗 | 第23-24页 |
2.3.5 外商灰色走私量较大 | 第24页 |
2.3.6 稀有元素外流严重 | 第24-25页 |
2.4 我国稀土资源出口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 | 第25-29页 |
2.4.1 入世之前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 | 第25-26页 |
2.4.2 入世之后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 | 第26-29页 |
第3章 稀土资源进行出口管理动因分析 | 第29-38页 |
3.1 稀土资源重要性 | 第29-31页 |
3.1.1 稀土资源储量下降 | 第29-30页 |
3.1.2 资源战略意义重要 | 第30-31页 |
3.2 环境保护 | 第31-33页 |
3.2.1 生态破坏问题 | 第32页 |
3.2.2 环境污染问题 | 第32-33页 |
3.3 经济原因 | 第33-34页 |
3.3.1 国内外供需形势 | 第33页 |
3.3.2 规范市场秩序需要 | 第33-34页 |
3.4 外部环境 | 第34-35页 |
3.4.1 维护国家安全 | 第34页 |
3.4.2 树立国际地位 | 第34-35页 |
3.5 稀土出口管理的合法性分析 | 第35-38页 |
3.5.1 进行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国际法依据 | 第35-36页 |
3.5.2 进行稀土资源出口管理的国内法基础 | 第36-38页 |
第4章 WTO稀土案及其对我国稀土出口管理制度的影响 | 第38-47页 |
4.1 WTO稀土案简介 | 第38-39页 |
4.2 WTO稀土案裁决结果 | 第39-41页 |
4.2.1 出口关税 | 第39-40页 |
4.2.2 出口配额 | 第40页 |
4.2.3 出口经营权限制 | 第40-41页 |
4.3 中国稀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4.3.1 外贸管理 | 第41-42页 |
4.3.2 国内管理 | 第42-44页 |
4.4 中国对WTO稀土案裁决的回应 | 第44-47页 |
4.4.1 出口管理制度 | 第44页 |
4.4.2 国内管理制度 | 第44-47页 |
第5章 后关税配额时代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7-53页 |
5.1 稀土产业发展历史遗留问题 | 第47-50页 |
5.1.1 资源开采乱象多 | 第47-48页 |
5.1.2 流通管理不到位 | 第48-49页 |
5.1.3 出口产品环保成本缺失 | 第49-50页 |
5.2 产业制度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5.2.1 生产指令性计划设计不科学 | 第50页 |
5.2.2 六大稀土集团整合存隐忧 | 第50-51页 |
5.3 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第6章 后关税配额时代完善稀土出口管理制度的探讨 | 第53-59页 |
6.1 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规范国内管理 | 第53-54页 |
6.1.1 加强资源管理,打击黑矿开采 | 第53-54页 |
6.1.2 做好流通管理,强化税收控制 | 第54页 |
6.1.3 强化环保要求,严格环保执法 | 第54页 |
6.2 完善产业制度 | 第54-57页 |
6.2.1 科学生产计划管理,做好总量控制 | 第55页 |
6.2.2 提高行业集中度,科学引导产能集中 | 第55-56页 |
6.2.3 加快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国家政策扶持 | 第56-57页 |
6.3 强化许可证管控完善出口管理 | 第57-59页 |
6.3.1 强化出口许可证管理 | 第57-58页 |
6.3.2 加强出口供应链监管 | 第58-5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9-60页 |
7.1 结论 | 第59页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A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