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气象灾害论文

深圳西部热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进展综述第11-14页
        1.2.1 热环境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高温热浪灾害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脆弱性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6-20页
    2.1 自然地理背景第16-17页
    2.2 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特征第17-20页
第3章 热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第20-49页
    3.1 热环境脆弱性评价框架第20-21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1-23页
    3.3 ASTER地表温度反演第23-31页
        3.3.1 ASTER数据及预处理第24-25页
        3.3.2 ASTER亮温标定第25-26页
        3.3.3 大气透过率反演第26-28页
        3.3.4 地表比辐射率计算第28-29页
        3.3.5 地表温度反演第29-31页
    3.4 社会经济指标空间化第31-41页
        3.4.1 空间化驱动因子提取第32-34页
        3.4.2 敏感人口数据空间化第34-37页
        3.4.3 个人经济水平空间化第37-41页
    3.5 医疗便捷度制图第41-48页
        3.5.1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第41-42页
        3.5.2 耗费“源”点确定第42-44页
        3.5.3 医疗便捷度耗费距离表面第44-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深圳西部热环境脆弱性评价第49-64页
    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49-52页
        4.1.1 确权方法研究进展第49-50页
        4.1.2 热环境脆弱性评价权重计算第50-52页
    4.2 热环境脆弱性指数第52-57页
        4.2.1 热环境脆弱性指数数值统计特征第53-55页
        4.2.2 热环境脆弱性指数空间分异特征第55-57页
    4.3 脆弱性指数热点区域分析第57-63页
        4.3.1 热点分析方法第58-59页
        4.3.2 热环境脆弱性热点分析第59-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可能的创新点第65页
    5.3 未来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语篇性为基础对学习计划书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湖南省韩语高级学习者为对象
下一篇:5G移动通信网络中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系统级性能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