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 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对抓斗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对抓斗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1.3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2-13页 |
1.3.1 虚拟样机技术涵义 | 第12页 |
1.3.2 虚拟样机技术在机械上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3 虚拟样机技术在抓斗上的应用 | 第13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长撑杆双瓣抓斗的常规设计 | 第15-24页 |
2.1 抓斗的常规设计 | 第15-20页 |
2.1.1 抓斗自重的确定 | 第15-16页 |
2.1.2 抓斗的抓取性能 | 第16-17页 |
2.1.3 抓斗自重的分配 | 第17页 |
2.1.4 抓斗斗体各部分质量的确定 | 第17-18页 |
2.1.5 抓斗撑杆各部分质量的确定 | 第18-20页 |
2.2 抓斗的静力分析 | 第20-23页 |
2.2.1 抓斗的各种工况 | 第20页 |
2.2.2 抓斗在抓取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 第20-21页 |
2.2.3 抓斗在起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 第21-23页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抓斗的有限元分析 | 第24-38页 |
3.1 抓斗三维建模 | 第24-25页 |
3.1.1 三维建模软件Creo介绍 | 第24页 |
3.1.2 抓斗的三维建模及装配 | 第24-25页 |
3.1.3 抓斗的重量分配 | 第25页 |
3.2 有限元结构静力学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3.2.1 线性静力分析简介 | 第25-26页 |
3.2.2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 第26页 |
3.2.3 ANSYS Workbench的数值分析流程 | 第26页 |
3.3 抓斗模型的静力学分析 | 第26-32页 |
3.3.1 强度理论分析 | 第27-28页 |
3.3.2 设置抓斗的材料属性 | 第28页 |
3.3.3 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3.3.4 施加载荷与约束 | 第29页 |
3.3.5 求解与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3.3.6 抓斗工况的分析 | 第31-32页 |
3.4 抓斗模型的模态分析 | 第32-36页 |
3.4.1 模态分析简介 | 第32-33页 |
3.4.2 模态分析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 | 第33-36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抓斗结构改进与仿真 | 第38-46页 |
4.1 结构优化简介 | 第38页 |
4.2 抓斗改进方案的比较 | 第38-44页 |
4.2.1 撑杆壁厚为 16mm时应力应变云图 | 第39-40页 |
4.2.2 撑杆壁厚为 14mm时应力应变云图 | 第40-42页 |
4.2.3 撑杆壁厚为 12mm时应力应变云图 | 第42-43页 |
4.2.4 撑杆壁厚为 10mm时应力应变云图 | 第43-44页 |
4.3 改进抓斗方案的选取 | 第44-45页 |
4.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抓斗改进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 第46-58页 |
5.1 可靠性分析 | 第46-51页 |
5.1.1 可靠性分析简介 | 第46页 |
5.1.2 疲劳概述 | 第46-47页 |
5.1.3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 第47页 |
5.1.4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疲劳分析 | 第47-48页 |
5.1.5 材料S-N曲线的修正 | 第48-50页 |
5.1.6 疲劳分析结果 | 第50-51页 |
5.2 非正常工况一下的仿真 | 第51-53页 |
5.2.1 施加载荷与约束 | 第51-52页 |
5.2.2 求解与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3 非正常工况二下的仿真 | 第53-55页 |
5.3.1 施加载荷与约束 | 第53-54页 |
5.3.2 求解与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5.4 非正常工况三下的仿真 | 第55-56页 |
5.4.1 施加载荷与约束 | 第55页 |
5.4.2 求解与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5 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