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

油电混合动力动车组整流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混合动力列车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整流器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论文架构与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混合动力动车组整流系统理论基础第16-25页
    2.1 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算法第16-23页
        2.1.1 单相脉冲整流器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算法第16-20页
        2.1.2 三相无控整流器的工作原理第20-23页
    2.2 有源功率校正技术第23页
    2.3 自抗扰控制策略第23-24页
    2.4 本章小节第24-25页
第3章 动车组混合动力整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第25-31页
    3.1 内燃混合动力动车组第25-27页
        3.1.1 内燃-蓄能器混合动力动车组第25页
        3.1.2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动车组第25-27页
    3.2 油电混合动力动车组整流系统拓扑结构的设计第27-30页
        3.2.1 拓扑结构的设计第27-29页
        3.2.2 拓扑结构的对比与选择第29-30页
    3.3 本章小节第30-31页
第4章 混合动力动车组平台整流系统的仿真分析第31-50页
    4.1 电力模式整流系统模型的仿真分析第31-38页
        4.1.1 整流器系统主电路参数选定第31-33页
        4.1.2 整流系统的仿真分析第33-38页
    4.2 内燃模式整流系统模型的仿真分析第38-41页
    4.3 整流系统谐波特性分析第41-49页
        4.3.1 电力侧谐波分析第41-43页
        4.3.2 内燃侧谐波分析第43-45页
        4.3.3 两种模式下谐波分析对比第45-48页
        4.3.4 两重化载波移相技术的实现第48-49页
    4.4 本章小节第49-50页
第5章 基于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整流系统控制第50-57页
    5.1 PFC环节控制器的设计与建模第50-53页
        5.1.1 单周期控制器设计第50-51页
        5.1.2 PFC环节模型的搭建第51-53页
    5.2 仿真对比分析第53-56页
        5.2.1 电力侧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53-54页
        5.2.2 内燃侧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54-56页
    5.3 本章小节第56-57页
第6章 整流器自抗扰控制设计第57-69页
    6.1 单相整流器控制器的设计第57-59页
        6.1.1 整流器的PID控制第57-58页
        6.1.2 自抗扰控制理论的算法实现第58-59页
    6.2 仿真对比分析第59-65页
        6.2.1 直流母线电压U_(dc)第60-62页
        6.2.2 谐波分析第62-64页
        6.2.3 网侧功率因数第64-65页
    6.3 扰动分析第65-68页
        6.3.1 输入扰动第65-66页
        6.3.2 负载扰动第66-68页
    6.4 本章小节第68-69页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困境及出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