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动漫的定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动漫受众实证研究 | 第10-11页 |
·动漫受众的理论研究及个案研究 | 第11-13页 |
·动漫原创力相关研究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动画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15-28页 |
·受众研究 | 第15-17页 |
·“使用与满足” | 第15页 |
·接受美学 | 第15-17页 |
·动画的创新及民族化 | 第17-19页 |
·动画的创新 | 第17-18页 |
·动画民族化 | 第18-19页 |
·心理机制的构建要素 | 第19-28页 |
·人类童年的幻想人格 | 第19-21页 |
·审美趋向 | 第21-23页 |
·民族文化积淀 | 第23-25页 |
·时代精神 | 第25-27页 |
·人类精神 | 第27-28页 |
3 美日动画原创力与受众心理机制的互动 | 第28-40页 |
·美国 | 第28-34页 |
·呈现人类的童真,激活童年的幻想人格 | 第28-29页 |
·迎合受众的审美趋向,同时借势合理引导,丰富受众的心理机制 | 第29-31页 |
·充满了文化的张力和创意的活力 | 第31-32页 |
·时代精神的塑造 | 第32-33页 |
·艺术形式、技术万能的理念 | 第33-34页 |
·贯穿美国梦的精神信念 | 第34页 |
·日本 | 第34-40页 |
·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机融合在动画作品中 | 第35-36页 |
·森林文明的优雅精神,以生命充盈为美的心理需求 | 第36-37页 |
·艺术形式追求唯美感,技术运用讨巧性 | 第37-38页 |
·爱情审美观、英雄观念的变迁与动画创作的方向 | 第38-40页 |
4 中国动画民族化的探索 | 第40-48页 |
·中国动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 第40-43页 |
·中国动画的题材选择 | 第40-42页 |
·“中国学派”的形成及特点 | 第42-43页 |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色 | 第43页 |
·中国动画民族化与受众心理的互动 | 第43-48页 |
·充分尊重中国民族受众的审美趋向 | 第43-45页 |
·汲取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样式 | 第45-47页 |
·对社会和时代的关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教育性 | 第47-48页 |
5 中国民族化动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 第48-58页 |
·中国民族化动画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动画受众定位不准,缺乏对受众心理机制的深层结构的把握 | 第48-50页 |
·动画片艺术形式单一,题材狭窄,原创力不足 | 第50-51页 |
·动画产业形态整合度低,未形成市场化的产业链 | 第51-52页 |
·中国民族化动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52-58页 |
·传统与创新并行——中国动画原创力的提升 | 第52-54页 |
·民族与世界并存——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过程 | 第54-56页 |
·全龄化与衍生性并举——受众至上,渠道先行 | 第56-58页 |
6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