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瘀毒、益气养阴法联合干扰素治疗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一部分 课题理论研究 | 第13-43页 |
| Ⅰ. 中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与治疗 | 第13-25页 |
| 1.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概念 | 第13页 |
| 2.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 | 第13-16页 |
| 3. 难治性丙型肝炎辨证分型 | 第16-17页 |
| 4.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 第17-25页 |
| Ⅱ. 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的研究与治疗 | 第25-37页 |
| 1.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概念 | 第25页 |
| 2.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机制 | 第25-28页 |
| 3.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 第28-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3-64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43-45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43页 |
| 1.2 病例选择 | 第43-45页 |
| 1.3 一般资料 | 第45页 |
| 2. 治疗方案 | 第45-46页 |
| 2.1 治疗组 | 第45页 |
| 2.2 对照组 | 第45页 |
| 2.3 疗程 | 第45-46页 |
| 2.4 合并用药 | 第46页 |
| 3. 观察指标 | 第46-48页 |
| 3.1 观察项目 | 第46页 |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第46-47页 |
| 3.3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47页 |
|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47页 |
| 3.5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 第47页 |
| 3.6 统计学处理 | 第47-48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48-55页 |
| 4.1 一般资料 | 第48页 |
| 4.2 治疗不同的时间HCV-RNA对数比较 | 第48-49页 |
| 4.3 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 第49-51页 |
| 4.4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第51-52页 |
| 4.5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 第52页 |
| 4.6 治疗过程中对于骨髓抑制的影响的比较 | 第52-53页 |
| 4.7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53页 |
| 4.8 总体证候疗效比较 | 第53-54页 |
| 4.9 抗病毒疗效分病程比较 | 第54-55页 |
| 5. 讨论 | 第55-60页 |
| 5.1 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 第55-56页 |
| 5.2 方药选择依据 | 第56-59页 |
| 5.3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 6. 结果 | 第60-61页 |
| 7.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文献综述 | 第64-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附录 | 第89-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