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分段隔震体系的技术来源和基本原理 | 第11-14页 |
| ·中国古建筑隔震构建思想 | 第11-12页 |
| ·国外古建筑隔震构建思想 | 第12-13页 |
| ·分段隔震体系的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 ·国内外高层隔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基础隔震技术 | 第14-15页 |
| ·层间隔震技术 | 第15-16页 |
| ·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案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基于能量的高层建筑分段隔震体系被动控制参数优化方法研究 | 第19-42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基础隔震结构减震机理 | 第19-22页 |
| ·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19-20页 |
| ·基础隔震结构加速度反应分析 | 第20-21页 |
| ·基础隔震结构位移反应分析 | 第21页 |
| ·基础隔震结构减震效果分析 | 第21-22页 |
| ·TMD 系统减震机理 | 第22-24页 |
| ·层间隔震结构减震机理 | 第24-27页 |
| ·层间隔震结构动力模型和振动方程 | 第25页 |
| ·层间隔震结构隔震影响参数 | 第25-27页 |
| ·分段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7-38页 |
| ·分段隔震结构恢复力模型 | 第27-32页 |
| ·地震地面运动的平稳随机模型 | 第32-36页 |
| ·分段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和振动方程 | 第36-38页 |
| ·基于能量的参数优化方法 | 第38-42页 |
| ·能量分析方法 | 第39页 |
| ·能量平衡方程 | 第39-41页 |
| ·分段隔震结构参数优化的目标函数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基于能量的高层建筑分段隔震体系参数优化算例分析 | 第42-107页 |
| ·分段隔震结构参数分析 | 第42-106页 |
| ·不同质量比下各参数的影响 | 第44-91页 |
| ·频率比最优时质量比的影响 | 第91-99页 |
| ·隔震层阻尼比的影响 | 第99-102页 |
| ·隔震层屈服后刚度比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 ·小结 | 第106-107页 |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7-109页 |
| ·结论 | 第107-108页 |
| ·展望 | 第108-109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