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生思想政治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1-17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5页
        1. 研究思路第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5-17页
        1. 重点和难点第15-16页
        2.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一、 高中生思想政治厌学概念、表现及类型第17-21页
    (一) 高中生思想政治厌学相关概念第17-18页
        1. 高中生第17页
        2. 厌学第17页
        3. 思想政治课厌学第17-18页
    (二) 高中生思想政治厌学表现第18-19页
        1. 学习动机乏力第18页
        2. 学习态度被动第18-19页
        3. 学习行为消极第19页
        4. 学习成绩低下第19页
    (三) 高中生思想政治厌学类型第19-21页
        1. 师源性厌学第19-20页
        3. 心源性厌学第20页
        4. 迁移性厌学第20页
        5. 智迟性厌学第20-21页
二、 高中生思想政治厌学原因第21-30页
    (一) 学生自身的原因第21-23页
        1. 对课程认识存在偏差第21-22页
        2. 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第22页
        3.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第22页
        4. 受家庭不良环境影响第22-23页
    (二) 教师的原因第23-26页
        1.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僵化第23-24页
        2. 忽视学生地位,有区别对待学生第24页
        3. 缺乏沟通交流,忽略学生需求第24-25页
        4. 忽略学习习惯,压抑学生个性第25-26页
    (三) 课程的原因第26-28页
        1. 教材结构不尽合理第26-27页
        2. 教材某些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第27页
        3. 课程本身威信较低第27页
        4. “非主流热点”利用不够第27-28页
    (四) 学校的原因第28-30页
        1. 重视程度不足第28页
        2. 校园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第28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第28-29页
        4. 实践活动安排太少第29-30页
三、克服高中生思想政治厌学的对策第30-40页
    (一) 学生自身的对策第30-32页
        1. 端正学科认识,培养学习兴趣第30页
        2. 认识自身特点,找对学习方法第30页
        3. 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崇高信念第30-31页
        4. 培养自身情商,提高交往能力第31页
        5. 关注新闻动态,留意社会热点第31-32页
    (二) 教师方面的对策第32-34页
        1. 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第32页
        2. 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第32-33页
        3.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第33页
        4. 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第33-34页
        5. 注重非智力因素和意外事件第34页
    (三) 改革思想政治课程的对策第34-37页
        1. 开发教材资源,弥补教材不足第34-35页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形式第35页
        3.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科威信第35-36页
        4. 注重时政热点应用,丰富课堂内容第36页
        5.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增加教学实效第36-37页
    (四) 学校方面的对策第37-40页
        1. 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第37页
        2. 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第37-38页
        3.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第38页
        4. 增加思想政治的实践课程第38-39页
        5. 建设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 1第43-44页
附录 2第44-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球床熔盐堆堆芯流动压降与对流换热的等效研究
下一篇:无体模QCT测量骨密度的可重复性及与DXA测量结果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