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绪论 | 第11页 |
1.2 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研究 | 第11-15页 |
1.2.1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组成与结构 | 第11-12页 |
1.2.2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1.2.2.1 水热合成法 | 第12-13页 |
1.2.2.2 化学沉淀法 | 第13页 |
1.2.2.3 溶胶 | 第13页 |
1.2.2.4 微乳液法 | 第13-14页 |
1.2.3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3.1 在骨修复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1.2.3.2 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3.3 在荧光标记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1.2.3.4 在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1.3 无机液晶的研究 | 第15-19页 |
1.3.1 液晶的定义与分类 | 第15-16页 |
1.3.2 无机液晶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3.2.1 无机液晶制备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2.2 无机液晶理论体系的研究 | 第17页 |
1.3.2.3 无机液晶应用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羟基磷灰石水相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水相无机液晶的研究 | 第20-47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页 |
2.2.2 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2.2.2.1 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2.2 羟基磷灰石水相无机液晶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表征手段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46页 |
2.3.1 柠檬酸钠与钙盐摩尔比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的影响 | 第23-28页 |
2.3.1.1 样品的X | 第23-24页 |
2.3.1.2 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24-26页 |
2.3.1.3 样品的胶体稳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2.3.1.4 样品的红外和热重分析 | 第27-28页 |
2.3.2 水热温度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的影响 | 第28-33页 |
2.3.2.1 样品的X | 第28-29页 |
2.3.2.2 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29-31页 |
2.3.2.3 样品的胶体稳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2.3.3 水热时间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的影响 | 第33-37页 |
2.3.3.1 样品的X | 第33页 |
2.3.3.2 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33-35页 |
2.3.3.3 样品的胶体稳定性分析 | 第35-37页 |
2.3.4 pH值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5 羟基磷灰石水相无机液晶的制备研究 | 第38-44页 |
2.3.5.1 羟基磷灰石样品的形貌和物性分析 | 第38-39页 |
2.3.5.2 不同盐浓度下样品的显微镜照片和无机液晶相图 | 第39-43页 |
2.3.5.3 不同盐浓度下样品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 | 第43-44页 |
2.3.5.4 羟基磷灰石液晶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44页 |
2.3.6 其他颗粒水相无机液晶的制备研究 | 第44-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羟基磷灰石油相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油相无机液晶的研究 | 第47-63页 |
3.1 前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8-49页 |
3.2.2 制备方法 | 第49页 |
3.2.2.1 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49页 |
3.2.2.2 羟基磷灰石油相无机液晶的制备 | 第49页 |
3.2.3 表征手段 | 第49-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3.3.1 油酸与钙盐摩尔比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1.1 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50-51页 |
3.3.1.2 样品的X | 第51-52页 |
3.3.2 油酸与乙二胺摩尔比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2.1 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52-53页 |
3.3.2.2 样品的X | 第53-54页 |
3.3.3 反应时间对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影响 | 第54-57页 |
3.3.3.1 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54-55页 |
3.3.3.2 样品的X | 第55-56页 |
3.3.3.3 样品的红外和热重分析 | 第56-57页 |
3.3.4 羟基磷灰石油相无机液晶的制备研究 | 第57-62页 |
3.3.4.1 样品的形貌和物性分析 | 第57-58页 |
3.3.4.2 样品的偏光显微镜照片 | 第58-59页 |
3.3.4.3 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59-60页 |
3.3.4.4 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 | 第60-61页 |
3.3.4.5 样品的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SAXS)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羟基磷灰石水相纳米颗粒荧光打印方面的应用 | 第63-73页 |
4.1 前言 | 第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3-64页 |
4.2.2 制备方法 | 第64-65页 |
4.2.2.1 羟基磷灰石水相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64-65页 |
4.2.2.2 羟基磷灰石水相纳米颗粒荧光打印样品的制备 | 第65页 |
4.2.3 表征手段 | 第6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4.3.1 Eu~(3+)的掺杂量对羟基磷灰石纳米棒结晶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2 Eu~(3+)的掺杂量对羟基磷灰石纳米棒形貌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pH值对羟基磷灰石纳米棒分散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4 Eu~(3+)的掺杂量对羟基磷灰石分散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69页 |
4.3.5 Eu~(3+)的掺杂量对羟基磷灰石分散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6Eu~(3+)掺杂羟基磷灰石纳米棒分散液为油墨的打印研究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