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润滑材料的微胶囊化 | 第13-14页 |
1.2.1 原位聚合法 | 第13页 |
1.2.2 界面聚合法 | 第13-14页 |
1.2.3 乳液聚合法 | 第14页 |
1.3 微胶囊/聚合物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自润滑微胶囊/复合材料摩擦机理研究 | 第17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MCLMs/PS复合材料制备及摩擦学性能 | 第20-33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主要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2 MCLMs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3 MCLMs/PS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2页 |
2.2.4 材料性能表征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2.3.1 MCLMs的表面形貌及粒径分布 | 第23-24页 |
2.3.2 MCLMs的微观力学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3.3 MCLMs/PS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 | 第25-26页 |
2.3.4 MCLMs/PS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3.5 MCLMs/PS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 | 第27-30页 |
2.3.6 MCLMs/P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碳纤维增强聚氨酯/自润滑微胶囊复合材料制备及摩擦学性能 | 第33-48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3.2.2 性能表征 | 第34页 |
3.2.3 自润滑微胶囊制备 | 第34页 |
3.2.4 MCLMs/PU二元及SCFs/MCLMs/PU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3.3.1 乳液、微胶囊的表观形貌 | 第35页 |
3.3.2 改性前后碳纤维的表观形貌及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3.3.3 SCFs/MCLMs/PU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 | 第37页 |
3.3.4 MCLMs/PU二元及SCFs/MCLMs/PU三元复合材料热性能 | 第37-38页 |
3.3.5 MCLMs/PU二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38-40页 |
3.3.6 MCLMs/PU二元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 第40-41页 |
3.3.7 SCFs/MCLMs/PU三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41-43页 |
3.3.8 SCFs/MCLMs/PU三元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 第43-45页 |
3.3.9 SCFs/MCLMs/PU磨损表面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PTWs/MCLMs/EP三元复合材料制备及摩擦学性能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主要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4.2.2 性能表征 | 第49页 |
4.2.3 自润滑微胶囊(MCLMs)的制备 | 第49页 |
4.2.4 六钛酸钾晶须(PTWs)的改性 | 第49-50页 |
4.2.5 PTWs/MCLMs/EP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4.3.1 PTWs/MCLMs/EP三元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 | 第50-51页 |
4.3.2 MCLMs/PTWs/EP三元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 第51-52页 |
4.3.3 MCLMs/EP二元及MCLMs/PTWs/EP三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52-54页 |
4.3.4 MCLMs/EP二元及PTWs/MCLMs/EP三元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 第54-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