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论文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及福利设施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外留守儿童福利设施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村留守儿童及农村留守儿童福利设施的概况分析与研究 | 第19-30页 |
2.1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况 | 第19-20页 |
2.1.1 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2.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地区分布研究概述 | 第19页 |
2.1.3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研究 | 第19-20页 |
2.1.4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综述 | 第20页 |
2.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福利设施现状 | 第20-23页 |
2.2.1 由中小学主办,在校园里的留守儿童之家 | 第20-21页 |
2.2.2 由政府或者社区主办,或者企事业单位资助,在校外设立的留守儿童之家 | 第21-22页 |
2.2.3 由非营利性机构,或者公益组织、慈善人士主办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 | 第22-23页 |
2.3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3-27页 |
2.3.1 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2.3.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3-26页 |
2.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2.4 现有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2.4.1 功能分区不明显 | 第27-28页 |
2.4.2 由于场地客观条件所限 | 第28页 |
2.4.3 功能上有所欠缺 | 第28页 |
2.4.4 活动中心选址欠考量 | 第28页 |
2.4.5 在全年龄段的适应性上有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2.4.6 空间封闭,缺乏内外沟通性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国外优秀儿童福利性建筑探索 | 第30-36页 |
3.1 日本儿童福利性设施设计实践 | 第30-32页 |
3.1.1 与原生环境的融合 | 第30-31页 |
3.1.2 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融合 | 第31-32页 |
3.1.3 注重室内空间环境的构建 | 第32页 |
3.2 美国儿童福利性设施设计实践——功能引导设计 | 第32-33页 |
3.3 英国的儿童室外活动场地设计探索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4.1 从功能出发,满足各个年龄段服务对象的需求 | 第35页 |
3.4.2 将建筑融入到原生的自然环境中去,让环境来改善服务对象的情绪状态 | 第35页 |
3.4.3 让艺术发挥促进健康的作用 | 第35页 |
3.4.4 减少浮华的装饰,让材质本身传达质朴、健康的理念 | 第35-36页 |
第4章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设计的影响因素及其设计原则 | 第36-42页 |
4.1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设计的因素 | 第36-38页 |
4.1.1 情感需求 | 第36-37页 |
4.1.2 功能需求 | 第37页 |
4.1.3 学习需求 | 第37-38页 |
4.1.4 社交需求 | 第38页 |
4.2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设计原则 | 第38-40页 |
4.2.1 从功能出发,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 | 第39页 |
4.2.2 情感上,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状态 | 第39-40页 |
4.2.3 落实到实用性上,减少繁复的装饰,考虑简洁、经济的风格 | 第40页 |
4.2.4 回归自然,重视与环境的协调,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 第40页 |
4.2.5 发挥建筑的教育性,通过空间的精神内涵塑造来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的引导 | 第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设计方法探究 | 第42-61页 |
5.1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整体要求 | 第42-45页 |
5.1.1 构造具有安全感的空间环境 | 第43-44页 |
5.1.2 塑造极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空间环境 | 第44页 |
5.1.3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空间环境 | 第44-45页 |
5.1.4 创造空间中独特的文化氛围 | 第45页 |
5.2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空间尺度的控制 | 第45-48页 |
5.2.1 影响空间尺度的因素 | 第45-46页 |
5.2.2 青少年儿童对空间尺度的需求 | 第46-48页 |
5.3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功能区域划分 | 第48-49页 |
5.3.1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主要功能划分 | 第48-49页 |
5.3.2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功能区块的相互关系 | 第49页 |
5.4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交通流线的组织 | 第49-54页 |
5.4.1 动线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第49-50页 |
5.4.2 交通流线设计的方式 | 第50-53页 |
5.4.3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室内交通流线的分类 | 第53页 |
5.4.4 根据不同儿童认知阶段特点交通流线的适应性设计 | 第53-54页 |
5.5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无障碍化设计 | 第54-55页 |
5.5.1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通道无障碍化设计 | 第54-55页 |
5.5.2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空间内设施及家具的无障碍化设计 | 第55页 |
5.5.3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导视系统无障碍化设计 | 第55页 |
5.6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视触觉元素设计 | 第55-60页 |
5.6.1 色彩元素的选择 | 第56-57页 |
5.6.2 光元素的选择 | 第57-59页 |
5.6.3 图形元素的选择 | 第59页 |
5.6.4 材质元素的选择与应用 | 第59-6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设计实践研究——三台县新鲁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室内空间设计 | 第61-70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61-62页 |
6.1.1 设计需求 | 第61页 |
6.1.2 设计方案提出 | 第61-62页 |
6.2 新鲁镇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室内环境设计 | 第62-70页 |
6.2.1 平面功能规划 | 第62-64页 |
6.2.2 研究应用及室内空间表现 | 第64-68页 |
6.2.3 色彩设计 | 第68-69页 |
6.2.4 标识设计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