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6-3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6-19页 |
(一)非正规部门的作用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二)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与思路 | 第18-1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31-3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3-34页 |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34-36页 |
第一章 非正规部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第36-60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36-42页 |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37-39页 |
(二)贫困就业理论 | 第39-40页 |
(三)嵌入理论 | 第40-41页 |
(四)规制理论 | 第41-42页 |
二、非正规部门概念界定 | 第42-51页 |
(一)HART和ILO对非正规部门的定义 | 第42-45页 |
(二)HERNANDO DE SOTO对非正规部门的定义 | 第45-46页 |
(三)国外研究者对非正规部门的定义 | 第46-48页 |
(四)国内研究者对非正规部门的定义 | 第48-49页 |
(五)本文对非正规部门概念的界定 | 第49-51页 |
三、非正规部门就业概念 | 第51-55页 |
(一)非正规就业概念演进及国际组织对非正规就业的界定 | 第51-53页 |
(二)各国关于非正规就业的界定与理解 | 第53-54页 |
(三)本文对非正规就业的界定和理解 | 第54-55页 |
四、非正规经济的概念 | 第55-58页 |
(一)非正规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55-57页 |
(二)本文对非正规经济概念内涵的理解 | 第57-58页 |
五、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二章 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发展过程、原因和特点 | 第60-77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起源和发展 | 第60-65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起源 | 第60-61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发展 | 第61-65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原因 | 第65-68页 |
(一)拉丁美洲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失衡 | 第65-66页 |
(二)拉丁美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衡 | 第66-67页 |
(三)拉丁美洲体制、制度性因素 | 第67-68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发展特点 | 第68-75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 第69-71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 第71-73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对就业和收入产生巨大影响 | 第73-75页 |
四、小结 | 第75-77页 |
第三章 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政治行为研究 | 第77-87页 |
一、非正规部门政治行为的基本内涵和影响因素 | 第77-78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个人政治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78-79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有组织集体政治行为及影响 | 第79-81页 |
四、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与民众主义 | 第81-82页 |
五、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与所有权制度 | 第82-85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所有权制度 | 第82-83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所有权制度的保护 | 第83-84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所有权制度的正规化 | 第84-85页 |
六、小结 | 第85-87页 |
第四章 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经济行为研究 | 第87-98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经济行为的政治文化背景 | 第87-89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经济行为的法律成本 | 第89-90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主要经济活动 | 第90-96页 |
(一)非正规部门地下活动 | 第91-92页 |
(二)非正规建筑业、房地产业 | 第92-93页 |
(三)非正规商业 | 第93-94页 |
(四)非正规工业 | 第94-95页 |
(五)非正规服务业 | 第95-96页 |
四、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就业研究 | 第98-139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分析 | 第99-103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劳动力的特点 | 第99-100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分支的就业结构 | 第100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 第100-103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收入份额与就业分析 | 第103-105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就业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 | 第105-128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不稳定工作和排斥性分析 | 第105-111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111-125页 |
(三)雇佣关系和社会保障 | 第125-128页 |
四、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就业增长的原因 | 第128-133页 |
五、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就业路径的合理化选择 | 第133-139页 |
(一)制定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就业政策的必要性 | 第133-134页 |
(二)政策的前提 | 第134页 |
(三)重点关注的活动的选择 | 第134-135页 |
(四)扩大市场 | 第135-136页 |
(五)提高效率 | 第136页 |
六、小结 | 第136-139页 |
第六章 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和社会融合研究 | 第139-168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和社会融合战略分析 | 第139-144页 |
(一)非正规部门和社会融合是一种战略选择 | 第139-140页 |
(二)发展生产和非正规部门活动的规则 | 第140-141页 |
(三)偿付能力有限的企业的劳动权利 | 第141-144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就业与社会融合的关系和影响 | 第144-153页 |
(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非正规就业与社会融合 | 第144-145页 |
(二)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决定因素 | 第145-153页 |
三、非正规部门和社会融合的政策问题 | 第153-167页 |
(一)劳动力市场法规和非正规部门 | 第153-157页 |
(二)宏观经济政策 | 第157-160页 |
(三)政策问题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 第160-167页 |
四、小结 | 第167-168页 |
第七章 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启示 | 第168-185页 |
一、完善宏观经济政策 | 第169-170页 |
二、促进监管框架的变化 | 第170-172页 |
(一)促进新企业的监管 | 第171页 |
(二)评估劳动立法 | 第171页 |
(三)赋予新的财产权并施行既有财产权 | 第171-172页 |
三、加强社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 第172-173页 |
四、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对中国的启示 | 第173-184页 |
(一)城镇化过程中要优化规模、结构、功能和管理 | 第174-176页 |
(二)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的启示 | 第176-178页 |
(三)规范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 第178-180页 |
(四)对非正规金融法制化的启示 | 第180-181页 |
(五)优化非正规部门就业体制 | 第181-184页 |
五、小结 | 第184-185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85-190页 |
一、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优点 | 第185-186页 |
二、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的弊端 | 第186-187页 |
三、拉丁美洲非正规部门对中国的启示 | 第187-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3页 |
致 谢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