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第一章 米曲霉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1 米曲霉培养物的生物特征 | 第9页 |
1.2 米曲霉培养物的作用机理 | 第9页 |
1.3 米曲霉培养物在反刍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第二章 酵母培养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1 酵母培养物的生物特征 | 第11页 |
2.2 酵母培养物在瘤胃中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第三章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菌群微生物多样性 | 第13-14页 |
第四章 立题背景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4.1 立题背景 | 第14页 |
4.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5-55页 |
第一章 米曲霉培养物与酵母培养物组合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及互作效应 | 第15-31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5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16-24页 |
1.4 讨论 | 第24-30页 |
1.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米曲霉培养物和酵母培养物的组合对绵羊瘤胃体内发酵的影响 | 第31-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2.4 讨论 | 第33-36页 |
2.5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米曲霉培养物和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 第37-5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0页 |
3.4 讨论 | 第50-52页 |
3.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4.1 结论 | 第54页 |
4.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