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言 | 第7-15页 |
一、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三、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六、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估值调整协议概述 | 第15-24页 |
一、概念及运行机制 | 第15-17页 |
(一)概念 | 第15页 |
(二)运行机制 | 第15-17页 |
二、估值调整协议的价值和功能 | 第17-20页 |
(一)价值 | 第17-19页 |
(二)功能 | 第19-20页 |
三、主要形式分类 | 第20-21页 |
(一)按照协议的主体进行分类 | 第20-21页 |
(二)按照预定指标进行划分 | 第21页 |
(三)按照估值调整的实现方式进行划分 | 第21页 |
四、估值调整协议的法律性质 | 第21-23页 |
(一)法律性质之争 | 第21-22页 |
(二)估值调整协议具有股权买卖性质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估值调整协议法律效力论证 | 第24-37页 |
一、估值调整协议是否因具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无效 | 第24-26页 |
(一)估值调整协议可能涉嫌掩盖的“非法目的” | 第24-25页 |
(二)估值调整协议非变相借贷 | 第25-26页 |
二、估值调整协议是否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而无效? | 第26-28页 |
(一)我国现行法上关于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 | 第26页 |
(二)估值调整协议未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 第26-28页 |
三、估值调整协议是否因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而无效? | 第28-31页 |
(一)是否违反公司法上资本维持原则? | 第28-30页 |
(二)其他金融监管政策对估值调整协议效力规制的可能 | 第30-31页 |
四、估值调整协议是否为可撤销合同? | 第31-34页 |
(一)现行法律上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 | 第31页 |
(二)估值调整协议不存在显失公平情形 | 第31-34页 |
五、估值调整协议在订立后是否能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而被变更或解除?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估值调整协议制度供给及司法应对建议 | 第37-42页 |
一、域外实践 | 第37-38页 |
二、法律制度供给建议 | 第38-39页 |
(一)承认估值调整协议合法的法律地位 | 第38页 |
(二)完善公司法上优先股制度 | 第38-39页 |
三、司法实践应对建议 | 第39-41页 |
(一)主动回应外在复杂性 | 第39-40页 |
(二)尊重商业判断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