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造纸工业论文

铝钛电极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1 绪论第18-35页
    1.1 目前常用的造纸废水传统处理方法第18-21页
        1.1.1 物理法第18-19页
        1.1.2 化学法第19页
        1.1.3 生物法第19-21页
    1.2 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第21-24页
        1.2.1 生化新方法第21页
        1.2.2 物理化学新方法第21-24页
    1.3 电絮凝技术概述第24-32页
        1.3.1 电絮凝技术的原理第24-26页
        1.3.2 电絮凝技术的特点第26页
        1.3.3 电絮凝技术的发展第26-30页
        1.3.4 电絮凝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方面的应用第30-32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2-3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3页
    1.6 本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第33-35页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35-41页
    2.1 实验研究对象第35页
    2.2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35-37页
        2.2.1 实验仪器第35-36页
        2.2.2 实验药品与材料第36-37页
        2.2.3 实验方法第37页
        2.2.4 实验装置第37页
    2.3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第37-40页
    2.4 相关能耗的计算第40-41页
        2.4.1 阳极板损耗速度的计算第40页
        2.4.2 电能消耗的计算第40-41页
3 阴、阳极极板材料的选择第41-49页
    3.1 阴极材料的初步选择第41页
    3.2 阳极材料的初步选择第41-42页
    3.3 阴、阳极极板的选择第42-44页
        3.3.1 阳极材料的选择第43页
        3.3.2 阴极材料的选择第43-44页
    3.4 铝电极在几种废水中的极化曲线第44-47页
        3.4.1 铝电极在造纸废水原水中的极化曲线第44-45页
        3.4.2 铝电极在造纸废水一沉池出水中的极化曲线第45-46页
        3.4.3 铝电极在造纸废水二沉池出水中的极化曲线第46-47页
    3.5 极板间距的确定第47-48页
    3.6 小结第48-49页
4 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原水的研究第49-73页
    4.1 各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49-52页
        4.1.1 电流密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49-51页
        4.1.2 电解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51-52页
    4.2 各因素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52-55页
        4.2.1 电流密度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52-54页
        4.2.2 电解时间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54-55页
    4.3 电流密度对PH的影响第55-57页
    4.4 最优工艺参数第57-58页
    4.5 水质检测与分析第58-62页
        4.5.1 悬浮物含量第58-59页
        4.5.2 电导率第59-60页
        4.5.3 TDS第60页
        4.5.4 氨氮含量第60-61页
        4.5.5 无机离子的种类及含量第61-62页
    4.6 絮凝体分析第62-64页
        4.6.1 絮凝体的平均粒径第62-63页
        4.6.2 絮凝体含量第63-64页
        4.6.3 絮凝体XRD分析第64页
    4.7 电极分析第64-71页
        4.7.1 铝阳极第64-69页
        4.7.2 钛阴极第69-71页
    4.8 电耗计算第71页
    4.9 小结第71-73页
5 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一沉池出水的研究第73-87页
    5.1 各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73-76页
        5.1.1 电流密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73-74页
        5.1.2 电解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74-76页
    5.2 各因素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76-78页
        5.2.1 电流密度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76-77页
        5.2.2 电解时间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77-78页
    5.3 电絮凝处理造纸废水一沉池出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第78-79页
    5.4 水质检测与分析第79-81页
        5.4.1 悬浮物含量第79页
        5.4.2 电导率第79-80页
        5.4.3 TDS第80页
        5.4.4 氨氮含量第80-81页
        5.4.5 无机离子的种类及含量第81页
    5.5 絮凝体分析第81-84页
        5.5.1 絮凝体粒径第81-82页
        5.5.2 絮凝体含量第82-83页
        5.5.3 絮凝体的XRD分析第83-84页
    5.6 铝阳极分析第84-85页
        5.6.1 铝板电解时的损耗速度第84页
        5.6.2 铝板表面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第84-85页
    5.7 电耗计算第85页
    5.8 小结第85-87页
6 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二沉池出水的研究第87-116页
    6.1 各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87-89页
        6.1.1 电流密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87-88页
        6.1.2 电解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第88-89页
    6.2 各因素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89-91页
        6.2.1 电流密度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89-90页
        6.2.2 电解时间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第90-91页
    6.3 电流密度对PH的影响第91-92页
    6.4 水质检测与分析第92-103页
        6.4.1 悬浮物含量第92-93页
        6.4.2 电导率第93页
        6.4.3 TDS第93-94页
        6.4.4 氨氮含量第94页
        6.4.5 无机离子的种类及含量第94-95页
        6.4.6 水样的GC-MS分析第95-102页
        6.4.7 废水的AOX分析第102-103页
    6.5 絮凝体分析第103-108页
        6.5.1 絮凝体粒径第103页
        6.5.2 絮凝体含量第103-104页
        6.5.3 絮凝体的电荷分析第104页
        6.5.4 絮凝体的XRD分析第104-105页
        6.5.5 絮凝体的TGA-GC-MS分析第105-108页
    6.6 阴极附着物的GC-MS分析第108-111页
    6.7 铝阳极分析第111-113页
        6.7.1 铝板电解时的损耗速度第111-112页
        6.7.2 铝板表面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第112-113页
    6.8 电能消耗计算第113页
    6.9 小结第113-116页
7 电絮凝法处理三种造纸废水的对比分析第116-129页
    7.1 三种造纸废水处理前后水质的对比分析第116-125页
        7.1.1 废水处理前后的p H第116-118页
        7.1.2 电导率的变化第118-120页
        7.1.3 絮凝体粒径第120-121页
        7.1.4 色度去除率第121-122页
        7.1.5 CODCr去除率第122-123页
        7.1.6 水质中的氨氮含量第123-124页
        7.1.7 铝板消耗和电能消耗第124-125页
    7.2 铝钛电絮凝法处理咸阳某造纸厂废水第125-126页
    7.3 铝钛电絮凝法处理某高校生活污水第126-128页
    7.4 小结第128-129页
8 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机理探讨第129-134页
9 结论与展望第134-137页
    9.1 结论第134-135页
    9.2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5页
    9.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对今后工作的展望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成果目录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工作流的学籍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FPGA的背光图像检测与校正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