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页 |
1.2 SNARC的综述 | 第7-11页 |
1.2.1 SNARC效应的发现及定义 | 第7-8页 |
1.2.2 SNARC效应的普遍性 | 第8-9页 |
1.2.3 SNARC效应的发展性研究 | 第9-10页 |
1.2.4 心理数字线 | 第10-11页 |
1.3 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的提出与研究范式 | 第11-12页 |
1.3.2 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的特点及差异 | 第12-13页 |
1.4 空间注意与数字加工关系的综述 | 第13-16页 |
1.4.1 数量加工引起空间注意转移(注意的SNARC效应) | 第13-14页 |
1.4.2 空间注意线索对SNARC效应的影响 | 第14页 |
1.4.3 空间注意与数字加工发生的认知神经机制 | 第14-16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6-18页 |
3. 实验一内源性注意对儿童数字加工SNARC效应的影响 | 第18-23页 |
3.1 方法 | 第18-19页 |
3.1.1 被试 | 第18页 |
3.1.2 仪器和材料 | 第18页 |
3.1.3 实验设计 | 第18页 |
3.1.4 实验程序 | 第18-1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3.3 小结 | 第22-23页 |
4. 实验二 外源性注意对儿童数字加工SNARC效应的影响 | 第23-28页 |
4.1 方法 | 第23-24页 |
4.1.1 被试 | 第23页 |
4.1.2 呈现方式和刺激 | 第23页 |
4.1.3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4.1.4 实验程序 | 第23-24页 |
4.2 结果和分析 | 第24-27页 |
4.3 小结 | 第27-28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6.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