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家系的建立及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 1 泥鳅的育种现状 | 第13-14页 |
| 2 鱼类育种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 ·选择育种 | 第14-19页 |
| ·选择育种的方法 | 第15-19页 |
| ·个体选择 | 第15-16页 |
| ·家系选育 | 第16-17页 |
| ·家系内选育 | 第17-18页 |
| ·亲本选择 | 第18页 |
| ·综合选择法 | 第18-19页 |
| ·杂交育种 | 第19页 |
| ·多倍体育种 | 第19页 |
| ·雌雄核发育 | 第19-20页 |
| ·转基因技术 | 第20-21页 |
| 3 微卫星DNA 标记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 ·微卫星DNA 标记 | 第21页 |
| ·微卫星标记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 试验一 48 个泥鳅家系鱼种阶段的生长比较 | 第24-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 ·亲鱼来源 | 第24页 |
| ·家系建立与夏花苗种培育 | 第24-26页 |
| ·不同家系鱼种阶段的培育和测量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 ·体重和全长的累积生长曲线 | 第27-28页 |
| ·不同家系间不同月龄全长的生长比较 | 第28-31页 |
| ·不同家系间不同月龄体重的生长比较 | 第31-33页 |
| 3 讨论 | 第33-36页 |
| ·选择育种方法的应用现状 | 第33-34页 |
| ·泥鳅的平均体重与平均全长 | 第34-36页 |
| 试验二 泥鳅4 月龄全长和体重的遗传力估计 | 第36-42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8页 |
|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 ·孵化与苗种培育 | 第36-37页 |
| ·数据分析 | 第37页 |
| ·遗传力计算 | 第37-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 ·泥鳅4 月龄全长和体重的表型参数 | 第38页 |
| ·泥鳅4 月龄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38-39页 |
| ·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 | 第39页 |
| ·泥鳅4 月龄全长和体重的遗传力估计 | 第39页 |
| 3 讨论 | 第39-42页 |
| ·泥鳅表型性状的变异 | 第39-40页 |
| ·泥鳅全长及体重遗传力的估计 | 第40-41页 |
| ·遗传力与选择育种的关系 | 第41-42页 |
| 试验三 泥鳅五个家系遗传结构的SSR 分析 | 第42-5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 ·样品采集与DNA 提取 | 第42-43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 ·引物的筛选及PCR 扩增 | 第43-44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4-45页 |
| 2 结果 | 第45-50页 |
| ·PCR 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 ·家系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6-49页 |
| ·群体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 | 第49页 |
| ·群体遗传分化分析 | 第49-50页 |
| ·家系间聚类分析 | 第50页 |
| 3 讨论 | 第50-53页 |
| ·家系间遗传多样性 | 第50-51页 |
| ·家系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分化分析 | 第51-52页 |
| ·微卫星标记与遗传育种的关系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5页 |
| 附录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