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互花米草生物量变化对盐沼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王港河口潮滩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引言第12-19页
    1.1 科学问题第12-13页
    1.2 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互花米草引种对潮滩生态系统有机碳的影响第13-14页
        1.2.2 土壤有机碳分组研究第14-16页
    1.3 有机碳示踪第16-17页
    1.4 本文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9-24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19页
    2.2 海岸地貌特征第19-20页
    2.3 气候气象特征第20页
    2.4 水动力特征第20-21页
    2.5 植被特征第21-22页
    2.6 王港潮滩概况第22-24页
第3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4-33页
    3.1 野外样品采集第24-27页
        3.1.1 潮间带底质表层样采集第24页
        3.1.2 潮间带柱状样采集第24页
        3.1.3 互花米草样品采集第24-26页
        3.1.4 植物枯落物分解实验第26页
        3.1.5 潮水样品采集第26-27页
    3.2 样品处理第27页
        3.2.1 植物样品处理第27页
        3.2.2 沉积物样品处理第27页
    3.3 粒度分析第27-30页
    3.4 有机质分析第30-31页
        3.4.1 沉积物有机碳分析第30-31页
        3.4.2 植物样品有机碳分析第31页
        3.4.3 水样有机碳分析第31页
    3.5 沉积速率测定第31页
    3.6 相关计算第31-33页
        3.6.1 有机碳来源辨析第31-32页
        3.6.2 互花米草碳储量估算第32页
        3.6.3 互花米草植物固碳能力计算第32页
        3.6.4 沉积物中有机碳埋藏速率计算第32-33页
第4章 结果第33-51页
    4.1 互花米草生物量及季节变化第33-35页
        4.1.1 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第33-34页
        4.1.2 枯落量季节变化第34页
        4.1.3 地下生物量第34-35页
    4.2 互花米草植株枯落分解变化第35-36页
    4.3 互花米草植株不同部位有机碳季节变化第36-37页
    4.4 柱状样沉积物第37-45页
        4.4.1 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第37-40页
        4.4.2 柱状样沉积物的有机碳、氮分布特征第40-43页
        4.4.3 柱状样沉积物中各组分有机碳分布特征第43-45页
    4.5 表层沉积物第45-50页
        4.5.1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第45-46页
        4.5.2 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季节变化特征第46-48页
        4.5.3 表层沉积物各组分有机碳季节变化特征第48-50页
    4.6 互花米草植物有机碳储量第50-51页
第5章 讨论第51-65页
    5.1 互花米草对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组分和来源的影响第51-58页
        5.1.1 互花米草对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第51-54页
        5.1.2 互花米草对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组分和来源季节变化的影响第54-58页
    5.2 互花米草对沉积物垂向有机碳的影响第58-63页
    5.3 互花米草有机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研究第63-65页
第6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5页
致谢第75-77页
附录一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构超润滑新约化模型
下一篇:弹塑性断裂及含缺陷脆性构件统一破坏准则研究